高校的功利性評價體系仍在誤導著導師以經營科研為“主業”,給學生講課為“業余”,甚至把學生當雇工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2007年末公布:全國報考2008年北京碩士研究生的人數有21.445萬,比上年減少了7127名,降幅為3.2%。這次的考研“降溫”,是繼2007年考研人數一降后的再降,與此相關,還有近兩年一些大學生在本碩連讀期間主動退學的讀研“降溫”,以及手持碩士學位證的求職“遇冷”。耐人尋味的是,這些“溫度一路走低”的信息,都把問題指向了我國飽受詬病的研究生培養機制。
2004年,很多高校開始改革研究生學制,應用類學科普遍由三年改為兩年或兩年半學制。當時,許多本科生走上考研“獨木橋”,就有著“本科畢業工作不好找,繼續讀研可以緩解自己心理壓力”的動機。出于這種從眾心理,2006年本科畢業生占了當年全國127萬考研大軍的一半。殊不知,擴招、改制和繳費,樣樣都趕上了的研究生們在拿到碩士學位走進人才市場求職時,才發現流行于上世紀90年代的“學歷崇拜”已經漸行漸遠: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不再強調高學歷,認為使用本科生不僅成本相對低,還比研究生年輕有活力,甚至把一些碩士到只招本科生的單位投簡歷的行為稱作“攪局”。在“工作難找”的現實里感覺到“讀研無用”,使這兩屆的許多研究生愈發變得脆弱、敏感起來,乃至比師兄師姐們更加郁悶。
我國高校的碩士點每年都在增加,碩士研究生每年也在擴招,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對導師質量的抱怨有增無減,高校的功利性評價體系仍在誤導著導師以經營科研為“主業”,給學生講課為“業余”,甚至把學生當雇工,一些導師照本宣科式的講課方式令學生大為不滿,一些高校還要求學生在所謂“高級別的刊物”上發表論文,以為這就能確保“出口兒”的質量。在目前的高等教育體制下,研究生教育并沒有給研究生一個滿意的“產出”,批量化生產使得研究生在人才市場優勢不再,加上因比本科高的學歷而不愿降低求職期望,研究生學歷不僅沒有增添更多的就業籌碼,反而成為一種找工作的負擔。
近年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往往只有研究生名分而缺乏研究生能力,“用人單位不會看重你每門課考得好不好,而是直接給你個東西,看你能不能做出來”,面對這樣的要求,研究生們往往捉襟見肘。本來,高校擴招帶來的本科畢業生數量就在年年創新高,比如2005年有337萬人,當年沒能就業的有90多萬人;2007年有413萬人,至今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仍不下100萬人。就業壓力之大,導致一些高校的學生大三時就惶恐不安,到了大四還堅持上課的基本都是準備考研的。本科生就業難是近年的一個老話題,讀研后找工作同樣難也已成為無奈的事實。
以往的考研大軍中,出于對這種求職的恐懼,對自己就業能力不自信的占了相當的比例。如果沒有堅定的學術信仰,在校讀研就會感到是在十分痛苦地遭受折磨。“大江東去,浪淘盡”,如果淘去的是那些沒有學術動機的考研者以及混文憑的讀研者,那么于國于己無不是莫大的幸事。因為,考生單純為求職而謀高學歷,不僅讓學術界失去了選拔人才的綜合標準,也讓考生自己失去了對研究生教育投資取舍的考量標準。
放棄考研的人數增加,還與公費讀研的逐步被取消有著直接的關系。它促使學生倍加珍惜自己對未來投資的這個考研選擇,其中求學心理上的變化最為根本:從以往只是為了求職而謀高學歷,轉向挑一個既價格合理又適合發展的研究方向。
或許正是把有利于篩選考研者的職業取向作為了改革的一個目標,2006年,北京大學取消了公費讀研,2007年,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也取消了公費讀研。隨著未來幾年更多的高校取消公費讀研,由單純為求職而謀高學歷的“學歷病態心理”所導致的研究生教育泡沫化會不會有所弱化,也很值得人們繼續關注。
另一組不可忽略的數據,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正由“學歷崇拜”到“名校崇拜”轉型:報考2008年北京碩士研究生人數超過萬人的惟北大、人大、北師大、清華莫屬,這四所高校的合計報考人數占報考北京碩士研究生人數的三成,說明許多考生已對一些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夸大推銷和不斷膨脹的泡沫有所警惕的同時,又對名校研究生教育回報的預期寄予厚望。
不可否認,北京地區考研人數再降溫中的名校考研人數熱度依然,同樣存在“擁有名校碩士學位,就有了更好的就業資本”的成分。但只要認真考量過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應該屬于理性的選擇。盡管從研究生的市場供求關系看,中國的經濟發達還需要幾十年,對白領上崗有大量需求的時代尚未來臨;盡管從研究生的培養機制看,有能力的碩士還難以較多地脫穎而出,但畢竟已有17所名校正在作為以完善科研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和資助制為核心,以建立研究生質量的長效保障機制和內在激勵機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點。其改革的核心,是從管理層面著力強化導師的責任,突出強調導師要在科研活動中培養人才,硬性規定導師培養出來的研究生要有能力,要能創新。為選拔真正適合創新科學研究的考生,2007年北京大學不僅提升了招收推薦免試的碩士研究生的比例,部分院系還實行了開學一段時間后由師生雙向互選確定導師的制度。這一切,正是吸引那些真正有志讀研者的根本舉措。(記者周大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