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為了本科教學評估,廣西師范大學六位校領導隆重迎接教育部教學評估專家組女秘書一事被媒體曝光。南方周末記者當天恰好在采訪教育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他對此表示,這樣的接待確實過度了,“作為一個秘書,是為學校和專家組服務的,以后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
4月6日教育部教學評估專家組到達桂林后,該校六位校領導全部出動,遠迎貴賓,對專家組兩位女秘書,亦以鮮花迎賓之禮相待。他們把這些消息與圖片發在了廣西師大校園網首頁。
校方沒料到的是,迎接女秘書的圖片會流傳到互聯網上,并引起媒體報道和公眾非議。
然而,這只是廣西師大迎接評估的隆重禮儀中最普通的一個細節,如今實行的其實已經是“瘦身”后的迎接方案,原方案包括警車開道迎專家,后被獲知情況的教育部官員要求取消。
兩位秘書只是科員,專家們也只是普通的高校教授與校長,但他們位列教育部評估中心兩千余名專家庫之中,作出何種結論的評估,決定著一所高校在主管部門眼中的優劣。
今年“兩會”期間,十余名政協委員集體炮轟教學評估弊病。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亦在日前表示,高校教學評估過程中存在著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現象。在另外一些教育界人士看來情況更為嚴重:為了評估得優,中國的很多高校校長都用足了“手段”,有的不惜調動全校師生一起造假。
全體起立,喊“老師好”
本報記者于4月5日來到廣西師大育才校區,這是專家組到來的前一天。校警和學生會成員守在校門口,只有戴了校徽的人才能入內。知情師生介紹,這一制度是評估前兩周才開始實行的,此前很少有人戴校徽。記者借了枚校徽,走進了廣西師大。
迎評的氣氛籠罩著整個校園。
各種迎評的紅幅掛在教學樓或者人行道上,每幢教學樓門口都豎著倒計時牌,標記著這是評估前的最后一天。學生會成員站在教學樓門口檢查校徽。校園110們穿著嶄新的保安制服,騎著摩托車在四處巡邏,據說為了迎評,添置了不少人手。隨便找個什么人聊天,開口閉口談的都是“評估”。連和校內的小店老板攀談,他也在說評估:“對面那家店,是為了迎評新開的……”
幾年未擦的教學樓外墻,在這一兩天也被擦凈。以前沒有路名的校園道路一夜之間都有了名分。平日學生們用來貼各種小公告的宣傳欄也被清理,代之以學校形象廣告和評估標語——在迎評期間這并不奇怪,北京大學“三角地”也在北大的教學評估時遭到了清理。它上面只剩小半張“房屋招租”的小廣告,還頑固地粘著。
路邊,各種學生活動、學術活動的宣傳牌、預告牌一字兒排開。學生們介紹,為了迎評,大家都鉚足了勁兒,把活動集中安排在專家組進駐的幾天之內。為了迎評,學校食堂的飯桌都翻了新,食堂的飯菜也好吃了些。
每個學生都被要求學會唱校歌——《育才之歌》,每人被發了評估宣傳手冊,本科生需要就此開卷考試。“學校已經對我們很好了,廣西其它不少迎評的大學要閉卷考的。”一名學生說。
學校還給不參加本科評估的成教院學生放了假,這一行動在校方話語體系中被稱為“凈化評估環境”。
本科生以前不用做早操,但在評估前這兩周,他們必須六點起床,六點半做操,七點半早讀,八點上課,晚上還要在規定的教室上兩小時的自習。上課時學生們要全體起立,喊“老師好”,老師則要微笑著說“同學們好,請坐”……學生們還被要求,這幾周不能在路上吃零食,包括不能喝牛奶,“被專家看到了印象不好”。
在校內,情侶之間不能拉手。學校還要求學生不能離開桂林,手機不得關機,“隨時叫你,要在15分鐘內到。”
重賞之下必有勇“生”
“沒有誰敢違反這些規定,因為學校說了,輕則影響學分,重則影響畢業。”有學生介紹。北京大學在去年評估時也有過類似規定:務必攜帶學生證或校園卡上課,否則不能進教學樓,遲到的人會取消獎學金和張榜公布。
處罰的壓力是一方面,學校給出的獎勵許諾也很驚人。
廣西師大的每個學院都有不同的獎勵政策。一家學院許諾,如果評估時某班被專家組抽中聽課時被評為優,學生每人可獎300元,教師每人獎3000元。另一家學院許諾,學生被專家抽到英語口語、計算機或教師技能,評為優秀的,可得300元獎金。如果某班被專家抽到聽課,全班表現優秀的,該班集體獎勵3000元。被專家在路上碰上,回答得優者可以獎300元。
用金錢獎勵迎評的做法不是廣西師大的原創,此前廣西不少參與評估的高校都有過這種做法。
評估前的一兩周,教師們的生活也不同往常。大學教師普遍不坐班,但這時,老師們卻必須按時上下班。如需外出,必須向院領導報告。部分老師還被安排去試講,因為專家可能抽到他們的課。試講是沒有學生的,聽課的是學校的領導。有學院領導直白地稱:“你們在專家面前表現得好不好,對學生影響的是畢業,對老師影響的是年終獎。”一位老教師對此很不滿:“這種感覺很不好,我上了二三十年的課了,為了迎評卻還要這樣排練,太假了!”
另有部分老師的課程被調整出評估周期。一位老師解釋:“這些被調整掉的老師,要么上課不太好,要么平常不聽話。學校領導怕他們在專家面前惹麻煩。”一位經歷過上次評估的教師回憶:“評估專家來前,校領導要我離開學校,不要亂說,稱這就是對學校最大的幫忙。”
參加民盟中央對教育評估調查的黃嘉陵教授告訴記者,她在對高校評估的大量調查中發現,這樣的做法很通行,不聽話的老師常會在評估期間被“屏蔽”。她還發現,只要有一個高校創造出一種應付評估的辦法,這種辦法就會很快在全國高校中流行起來。因為尚未評估的學校領導常常會到已評估的各高校去“取經”。在廣西師大的評估網上,也刊登著校領導向多所其它高校取經的照片。
迎評馬拉松
評估前最后一兩周的準備只能算是臨門一腳,背后則是長年累月的馬拉松。
廣西師大的“迎評馬拉松”開始于2007年4月。
一位學校教師介紹,廣西師大在2001年的本科教學隨機評估中得的是“良好”。2003年教育部開始進行五年一輪的本科教學評估,一開始學校也沒有太緊張,認為得個“良好”就可以了。但后來,像桂林醫學院、玉林師院這樣的學校都得了“優”,學校領導的壓力一下子大了起來。教育廳的領導也是下了死命令,這次評估是非得優不可的。如果不得優,以后學校領導就很難向主管部門交代,政治前途也會變得岌岌可危。
所以學校在一年前就開始緊張起來。
從某些方面看,學校的準備工作給學生帶來了好處。學生被安排進行英語口語培訓、計算機技能培訓和普通話培訓。實驗室的設備和儀器一半左右被翻新。在2007年一年,廣西師大共投入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費達四千余萬元。
在評估前,第二文科綜合樓造了8年都遲遲沒有建成,但為了迎評,去年12月就竣工了。這種評估帶動的教育投入在全國高校普遍存在,深圳大學曾為了迎評,在1個月內添置了價值3000萬的設備。教育部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告訴南方周末,評估目的之一,就是要推動滯后的教育投入。
但一些人擔心高速擴張后的質量問題。廣西師大為了評估,去年在新擴展的雁山校區加速建房,趕在新生9月份入學前建成了一期學生公寓。但數名雁山校區學生告訴記者,為評估而造的雁山校區簡直讓人難以忍受,老師一講完課就要匆匆返回市區,白天晚上工地噪音不斷。去年下半年,學校在兩座樓之間架了一座觀景橋,又忽然倒塌。學校沒有對此作出解釋,學生們則更擔心建筑安全問題。
這一校區的總預算逾十億,學校自有資金并不多,主管部門又只投入了數百萬元。有教師擔心,這個為評估而建的校區,很可能會越來越成為廣西師大的包袱。
每個班都有“信息員”
高校除了要為“迎評馬拉松”中建房子,還要重建教育檔案。
廣西師大的所有本科生試卷被重新檢查。一位教師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做出瑣碎的重改的:比如一道十分的題,以往的習慣是打上分就行了,但評估標準要求注明得分點在哪,扣分點在哪,“從來沒見過大學教師要這樣改試卷的,改得我們都沒有休息日。”
許多論文也重新修改,分數也是如此。一位論文指導教師稱:“有被重新改過的論文,學校叫人幫我寫評語,還簽上我的名字,但有的我的名字都簽錯了。”
一位參與了論文制作的學生回憶:“改一改評語,發現有明顯抄襲的論文就扔掉。學校平均給我們15元/篇的報酬。”
學校還要求教師寫教案與教學日志。該校一位教師對此不贊同:“我講課有十多年,了然于胸,跟本不用教案。但現在卻用管小學老師的方法來管我們大學老師。許多教師不愿寫,學校或者老師個人就組織學生從網上下載一些教案造假。”
盡管這種做法在教育部文件里被明令禁止,但犯禁者仍眾。更有一些高校,為了給新造的論文與教案做出逼真的效果,在水里浸或鍋里蒸然后風干,以使看起來像舊的一樣。為了減輕評估負擔,杜絕造假,今年3月教育部評估中心發文,稱檢查的教學檔案從最近三年減至最近一年。
這種做法引起的傷害并未能在短期消失。去年,江蘇淮陰工學院一教師因為反感學校在評估中逼迫他造假而狀告學校。民盟調查教育評估問題的教授黃嘉陵發現,不少教師由于不滿教育評估,加深了與學校的對立情緒。
一些廣西師大的教師就是如此。政治與行政學院的一位院領導在一次教師大會上警告教師們:“你們給我注意點兒,我們學院每個班都是有‘信息員’的,這信息員就像蘇聯的克格勃……”
據多方了解,該校學生中確實有這樣一批信息員。一位已從該校調離的教師告訴記者,他有一次在上課時說了幾句對評估不滿的話,就真的被學生告了密,當天就被院領導找去談話。
“不是給你用的”
這樣一場讓人不得輕松的“迎評馬拉松”,在廣西師大,4月5日晚上,終于接近最后沖刺階段了。
這一天晚上,12名專家與兩名專家組秘書的個人照、簡歷均被貼在了廣西師大的校園網內。有輔導員告誡學生說,要準確無誤地認住專家的容貌,不管在什么地點遇上了都要好好表現。
這些由教育部評估中心委派的專家,或是大學校長,或是權威學者。學生們都有點緊張,在一個班級的最后的動員大會上,一位教師這樣安慰他們:“都別緊張,專家不會太得罪被評的學校的。今天如果不給我們評個‘優’,說不定明天我們校長就以專家組的身份去評他們呢。”
黃嘉陵教授在調查教育評估中發現,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風氣的確在評估中蔓延。她得知,四川某高校在接待專家組時,專家組組長握著該高校校長的手說:“我們是來還情的。”后來該高校果然得了“優”。
4月6日一早正戲開場,所有的倒計時牌都被撤掉了,各教學樓門口檢查校徽的崗哨也撤掉了。整個校園在專家們面前顯得自然多了。
評估專家們來了。他們被隆重迎接到下榻的高級賓館,學校迅即給每位專家配備了一輛車、一個司機和一個秘書。
小車不夠,學校還向有車的教師租了幾輛,一天支付幾百元租金。
學校的禮儀隊亦配套跟進,一個深知內情的學生稱,禮儀隊為了侍候好專家,連什么時候給專家倒茶,每次倒茶花幾秒鐘都經過嚴格訓練。
每個學院的評估負責人都要24小時不關機,隨時恭候學校調遣。第二天專家要走的路線都要由信息聯系員陪同專家的秘書事先探察好,連專家們從左面進還是右面進,他們都已做好了事先設計。甚至在專家要去進餐的食堂,也事先安排好了一些學生,專門在那里做津津津有味之狀。多名受訪的高校教師指出,這些不是廣西師大的原創,是許多高校在迎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學生們被“抽到”口語或做實驗等專家評估時,會被提前一兩天通知。記者了解到,有位育才校區的學生被抽中口語。他在專家測試前的兩天就已被告知。那兩天他別的什么事都沒干,只練口語。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分析這類現象時說,無論哪個學校,被評估高度調動起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讓專家高興,要讓專家給打個“優”。
據了解,4月11日評估結束后,專家組已初步給廣西師大打了“優”,但尚需教育部評估中心作最后核準。
4月12日,廣西師范大學從評估狀態回到了正常的放松狀態。一名學生去了圖書館的洗手間,在評估期間,他曾看到洗手間前所未有地放了洗手液和手紙,還噴了除味劑。但是現在,這些東西都沒有了。他問圖書館的清潔工,清潔工回答:“這些東西是給專家用的,不是給你用的。”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