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候鳥"何時才能"服水土"? 返鄉農民工子女調查
        2009年04月08日 11:12 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第一天走進新學校,王俊怯生生地回答校長的問話。本報記者 郭炳德 攝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核心提示】

          從農村涌入城市,再從城市返回家鄉,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波及,大批農民工返鄉,他們的孩子也再次輾轉漂泊,回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故土。

          山南海北的學生,南腔北調的方言,五花八門的教材,進度迥異的學業,還有渴求溝通和撫慰的心靈……面對不一樣的學校、不一樣的環境,返鄉之后,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還好嗎?

          3月24日,星期二。

          上午8點剛過,河南省鄧州市古城四小的大鐵門已經鎖上,2000多名盡情玩耍的孩子把原本不大的校園擠得圍墻幾乎要爆裂開來。難怪,這里原本是一所村辦小學,十多年前,村里劃出十來畝地,自籌資金建造了這所擁有2座3層教學樓、可以容納800名學生上課的小學,這在上個世紀80年代,已經算是很奢侈了。

          “誰知道咋就忽地轉進來這么多學生呢!”校長王曉東半是抱怨半是訴苦地告訴記者:“我們學校現在已經是24個班的規模,2500多人,多數班額已經過百人了,我們這里實在是一個也擠不進來啦!”

          然而,今天還是要再“擠進來”一個學生,鄧州市教育局已經委派基礎教育科科長胡仁領和鄧州市西城區中心校校長馬建龍專程前來通知,得再接收一個從北京轉回來的一年級學生。

          需要適應的,也許不只是功課

          校長的話音剛落,大鐵門的縫隙便貼上了一張稚嫩的臉蛋兒,他用好奇的眼光隔著鐵門打量著校園內玩耍的“同學們”。小男孩身后不遠處,他的母親提著書包,不肯遠也不敢近地盯著孩子,將信將疑地探詢著校園內的一切。

          保安打開大門,走進來的孩子仍是怯生生的。要不是母親在后面擁著,也許他會掉頭跑出去。

          孩子叫王俊,剛剛7歲,跟隨父母在北京多年。隨同他來的母親羅宇告訴記者,丈夫在京開一家汽修店,她料理后勤,原本是想讓兒子接受京城的基礎教育,但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波及,丈夫的汽修店生意越來越不景氣,只好作停業準備。孩子剛剛在北京上了一年級的一個學期,這學期猶猶豫豫,最終還是決定轉回來。聽說城里班額大,怕學校不收,她先去找了市教育局。沒想到教育局很重視,滿口答應,沒有一點兒含糊。

          王俊返鄉的第一節課,是數學。同學們回答問題十分踴躍。但是,100多人的課堂加上回答問題時亂哄哄的聲音,讓王俊有點不能適應,從上課到下課,他一言沒發。

          “為什么不發言呢?”

          “這里學的是乘法,我們沒學。”王俊低著頭,雙腳交替地蹭著地面,囁嚅著說,“我們在北京的班里只有20個人,這里人太多,太吵……”王俊已經能說一口漂亮的北京話,但依舊很害羞。

          “在學校讀的是哪里的教材?”記者問。

          孩子似乎還不太適應當地的方言語境,抬起頭,對著記者把那雙機靈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轉過之后,從書包里掏出了他的書。里面除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學期課本之外,還有一些課外書籍和教輔讀物,但是并沒有一年級下學期的教材。

          王曉東告訴記者,自去年年底以來,市教育局要求學校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盡最大努力解決返鄉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并且要求學校:返鄉學生什么時候要求回來,學校就什么時候接收。他們學校在原有2400多人的基礎上,春節后已經新增124人,小俊是第125個。雖然孩子們的家,大都在鄧州本地,卻從山南海北返鄉,而又以沿海發達地區居多。返鄉學生使用的教材多種多樣,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他們不得不要求各年級抽出一定時間復習舊課,以便幫新來的學生趕上功課。

          漂泊式上學,變得“很不正常”的學業

          在鄭州市二七區邱寨小學,9歲少年徐元已經習慣了隨父母漂泊式上學。父母沒有一技之長,靠的是賣力氣掙錢。前兩年在外地打工,城市公辦學校門檻高,父母不得不咬著牙交借讀費,送他去私立學校上學。去年秋季,鄭州市實施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無條件免費上公辦中小學的政策之后,徐元的父親便毫不猶豫地來到鄭州找了一份新工作,把孩子轉到距離他們工作地點很近的邱寨小學。

          但是在徐元看來,爸爸媽媽遷來遷去,他的學校轉來轉去,使他的學習“很不正常”。

          “怎么就不正常呢?”記者問。

          “老換課本,不一樣,總得從頭來,我的學習成績總得不了第一。”看得出來,徐元一臉郁悶。

          小徐元訴苦說,一年級課文使用“蘇教版”,二年級便換成了“湘教版”,今年又換成了“人教版”,由于他換學校不是掐著學期換的,而是根據父母的工作環境換的,難免教材不能接上茬兒,這讓他十分煩惱。他不知道自己學習的課本究竟哪個是“正宗”,也不知道漏掉的知識是否十分“關緊”,但對他每每造成 “直接影響”的是,剛入學時,其他小朋友問的知識,他根本就沒有學過,他害怕人家依此認定他是“小笨蛋”。

          邱寨小學校長賈欣嶺告訴記者,在他們學校的1473名學生當中,外地學生有1200多人,真正的“邱寨人”不足200人。2009年春季,他們學校轉出去的學生有200多人,轉進來的也有將近200人。“這次還好,大致是進出相當,不至于使我們在班額上作太大的調整。”賈欣嶺無奈而又稍微松了口氣。

          返鄉,不要變成另一種“寄存”

          家在河南省新野縣的戴遠,正在讀初二。這個皮膚稍黑但眼神有些深邃的少年,曾經跟著父母在廣東省中山市上學。不久前,他父母所在的企業發生了危機,父母丟掉了工作機會,戴遠也失去了在中山市上學的機會。轉回河南老家時,戴遠已學會了還算地道的廣東話。

          “農村學校條件差,五年級的課,還沒有城里四年級學得多。”戴遠說。兒子的一番話,讓父親戴文彥著了急,戴文彥使出了渾身解數,動用了所有的關系,把孩子送到被稱為“優質學校”的鄭州四十七中上學。

          “在大城市的優質學校上學,感覺怎么樣?”已經是初中二年級學生的戴遠,面對提問,黑得清澈的眼珠轉了一會兒,點點頭,又搖搖頭。

          經歷了兩地的輾轉,14歲的戴遠,已不再“做一天學生,讀一天書”,他更多地開始思考他們這個群體的生活狀態。“我們這個班的學生,多數是剛來鄭州沒幾年的人,父母做生意賺錢了,但是只知道花錢把孩子‘寄存’在這個豪華的學校里,以為萬事大吉了。”戴遠很不客氣地說,“沒人溝通,沒人監管,不少人在學校比吃穿,比誰家大人的生意大,賺錢多,比誰家房子氣派。一兩星期回家一次,好像外派干部休假,家里沒人溝通,學校難以溝通,時間長了,好多孩子既沒有城里孩子的機靈、敏捷,也失去了農村孩子的誠懇、樸實。”

          這話出自一個14歲少年之口,令記者不禁啞然無語。

          (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本報記者 郭炳德

          親歷者說

          河南省鄧州市劉集鎮中心小學校長王銀連:

          三“優先”讓返鄉孩子幸福成長

          “有許多孩子是跟著父母到外地生活、學習的,隨著父母打工的不順,為了轉移方便,便把孩子先轉回來上學。對于這些不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學校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河南省鄧州市劉集鎮中心小學校長王銀連深有體會地對記者說。

          為了解決返鄉農民工子女的住宿問題,劉集鎮中心小學在市、鎮教育部門的幫助下,創辦了寄宿部。學校抽調精干的領導、教師成立了一支精良的留守返鄉學生教育管理隊伍,開展養成教育。建立教師關愛學生校務日志,堅持做到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全力為農村留守、返鄉兒童的幸福成長做好服務工作。

          在王銀連給記者的書面材料上,記錄了24位返鄉農民工子女的學習、成長情況。王銀連說,最近他又接到從廣東打來的電話,詢問家長即將回來,能否期中將正上三年級的孩子轉回來上學。王銀連的回話是:市、鎮政府和市教育局要求學校,對于在外務工人員的子女,學校必須做到隨轉隨接,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推諉。

          “學校雖然是面對許多孩子,但對于每個家庭來說,就是僅僅一個孩子。拒絕了一個孩子,就是拒絕了一個家庭的希望。”王銀連說,作為基層學校的一名校長,他能理解國家的政策,不解決學生問題,不擔負起培養孩子的任務,何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能體諒每一個家長的良苦用心,不管是轉出去,還是轉回來,都是想讓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管是政府要求,還是群眾需要,我們都責無旁貸。”王銀連說。

          -本報記者 郭炳德

        【編輯:侯冬華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喷潮 | 中文字幕思思久久96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区二 | 亚洲韩国日本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一级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