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認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反思,這是一個國民素質培養方向的問題
昨天,本報頭版頭條《英語很溜卻不知中國多大》的報道引發讀者熱切關注。“‘小市長’的英語還可以秀一把,我們的英語,幾十年辛辛苦苦白學了,一點用沒有!”許多市民就當前中國“全民學英語”的種種是與非、哀與樂各抒己見,以反思的聲音居多:“全民學英語”沉淀了太多太多的社會成本!我們真的需要全民苦苦學英語嗎?
教育體制下一道“壯景”
一擲萬金學英語,孩子家長都憔悴
對于中國的許許多多家長和學生來說,學英語是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家住廣州市海珠區的市民張女士每周日下午1點半就準時出門,把女兒送到曉港公園附近的一個英語培訓班上課。張女士夫婦的收入并不寬裕,平時都是省吃儉用,但為此一擲八九千元,一點沒猶豫。“我們覺得自己的英語發音不好,怕耽誤孩子,所以還是趕緊送到那里去。”張女士說,“大家都把小孩往那送,自己哪能落后?”
新疆庫爾勒市的一位鳳凰網友說,五六歲的兒童就開始學英語,周六、周日滿街背包的、提包的父母帶著的小學生、中學生比上學、上班還憔悴,補習英語的隊伍最為龐大。在他兒子的班里,90%的學生都上過補習班。錢花了,時間也用了,最后英語和漢語一樣差,西瓜(漢語)和芝麻(英語)都沒撈著,長大后有多少人能干跟英語有關的事?
廣州市社科院科研處處長彭澎的小孩要中考了,“ 我們家長簡直成了助教,要幫助他一起學習英語。”一直關注中國人學英語問題的彭澎說,不是我保守,而是“全民學英語”沉淀了太多太多的社會成本了!有的家長為了輔導小孩,自己也不得不學英語,各種學習機、復讀機、培訓班……考試“產業鏈”應運而生。
而大學里的英語四級、六級考試,那就更是讓所有大學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影響還波及到了小學一年級學生。
人事制度下一尊“攔路虎”
一紙職業資格證,英語成了通行證
對英語非常著意、受其影響或困擾的人,除了學生,還包括許許多多已經工作了的人們。
對許多人來說,英語是“通行證”,英語更是“攔路虎”。一紙職業資格證,必須過了外語關,才能拿到手,給自己的專業身份以“權威證明”。對很多人來說,這事兒太難了。
著名畫家方譜閔(化名)幾年前通過了國家一級美術師的職稱考試,那時候,外語考核依然嚴格。對他來說,要考過英語簡直難比登天,怎么辦?苦惱間,有人給他想了個辦法:報考日語。是不是方譜閔日語特別厲害?“哪里!我之前從來沒有學過日語,只是人家說日語要容易得多。試題都是在一本書里出的,100篇文章,中日文對照,把中文的全看了,考試光蒙都可以合格。”結果考了接近70分,順利過關。另一著名畫家童青竹(化名)說起英語與自己人生和藝術的關系,也是大搖其頭,“考研究生的時候,要考英語,100分制的,我只考了幾分,好在英語成績當時只是一個參考,不計進總分;研究生畢業后,有人建議我繼續考博士,我是死都不考了,因為英語要求更高了!”
著名歌唱家陳前現在是國家一級演員。幾年前考職稱的時候也考了英語,但當時是如何通過的,自己也懶得去記了。他說,“我覺得職稱考試要考英語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傻得不能再傻的事情。”陳前說,我是唱中國民歌的,為什么要考核我的外語?不掌握外語,不代表我對國際聲樂藝術最新研究成果和方向的漠不關心,如果我要研究最新的動態,我會請翻譯,我自己英語再好,我能看得懂嗎?不可能自己也是翻譯家吧?
廣東省文聯人事處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考慮到藝術家的特殊性,職稱外語在不少藝術門類的職稱考試中已經取消。對許多藝術家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福音。
英語學習模式比較:
中國和日本,哪個更“與國際接軌”?
中山大學的日本留學生康樂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日本有的學校,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教英語了。康樂說,這件事情之所以成為新聞,是因為之前日本學校都是從中學才開始教英語的。她介紹說,在日本,社會上也有英語補習班,但都是一些老年人或者家庭主婦才去參加,學生和年輕人很少。日本的大學里也有考級,但是沒有規定一定要通過多少級才能獲得畢業證書。在公司招聘員工的時候,除了一些需要直接使用外語的崗位,一般都不會對英語進行考核,絕大多數的公司里也沒有所謂的英語職稱考試,職位升遷和英語水平沒有關系。康樂在日本一家旅行社工作過四年多,雖然她要接團,但公司也沒有對她的英語水平有特別的要求。康樂說,另一方面,日本相當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比如很久之前的傳統禮儀,日本人一直遵守,此外還有很多祭祀活動,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和繼承,日本小孩從一出生開始,就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比如和父母打交道要遵守傳統的禮節等。
彭澎認為,日本人學習英語是為了解決知識的吸收和轉化問題,英語教育只是為了培養少數人,然后通過他們達到全民的知識共享。而中國模式則是全民學英語,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應用得很少,“即使是我要搞研究,學習所投入的和產出的也不成正比,就更別說一般人了。”盡管在美國留學過,但專業性的學術交流,彭澎還是叫上翻譯。
彭澎說,反過來看,美國人要學習中文,目的很實用,除了興趣外,主要是到中國留學,他們一般是通過兩三年的強化學習,然后就夠用了。有人說學習英語對于掌握信息有好處,但現在幾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從中文敘述中同步得到。彭澎認為對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反思。“我覺得把所有這些用于學習英語的資源分配更多一些在培養遵紀守法、有道德感、懂得先進科學技術知識的公民更好。這是一個教育規劃的問題,是一個國民素質培養方向的問題。”
“PK”:
如何看待學英語?
教學內容設置存在問題
廣州市某小學校長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小市長”活動想配合明年的亞運,所以特別增加了英語考核。廣州的小學英語難度全國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廣州毗鄰港澳,和國際的交往比較多。廣州的小學英語教學設置有利有弊,我們真正要討論的,不是英語要不要學的問題,而是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由于我們沒有一個對人的培養的終極目標,因此沒有評價體系,由此帶來的教學內容的設置所存在的問題,就值得我們思考了。”這位校長認為,學英語沒錯,重視英語學習,也不是厚此薄彼,我從事教育20多年,不覺得學英語會影響其他知識的涉獵。“至于種種職稱考試等非得通過外語考核才行,我認為沒必要。凡事應該有個度。日本人的模式值得我們借鑒。現在有的學校從小學二年級起就要進行英語考試,拼音還沒學好,就去考核英語,不對!”
學好英語融入國際社會
云南省昆明市有網友建議大家不要跟著瞎起哄,說學好英語沒有壞處,“近代中國如果沒有英語學習,科技與社會發展步伐不知是什么樣子了。要因人而異,客觀分析,不要跟風!”有江西省贛州市的鳳凰網友認為,英語是國際語言,世界上50%的書籍和雜志都是用英語印刷的,計算機的語言也是英語,要融入國際社會,你不懂英語行嗎?
近八成人反對“全民學”
鳳凰網早前也進行了一項相關調查,截至昨天晚上9時,13318人參與投票。“你在哪些階段學過英語?”回答學前教育的占2.5%,“初中”占31.7%,“工作后”占5.3%;“你覺得學習英語對你的幫助大嗎?”,回答“沒任何幫助”的占21.7%,“除了通過考試,沒有別的幫助”的占47.3%,“有一些幫助”的占26.4%,“幫助很大,助我實現人生目標”占 4.6%;“你認為中國全民學英語有沒有必要?”,回答“有必要”的占7.9%,“沒必要”占79.7%,“不好說,有利有弊”占12.4%。 本報記者 張演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