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工科”正成為一個被不斷提及的現象。
人們可以看到,經濟、貿易、金融、管理等專業大受青睞,而機械、化工、地質、冶金等專業則鮮有人問津——盡管前者的就業形勢正變得一年比一年難。
而在20多年前,一個廣為流傳的口號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有教育專家對此憂心忡忡:最優秀的學生考工科的少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趨勢是,最優秀的學生爭著上工科,“兩彈一星”的成就都離不開優秀工科生的貢獻。而現在最好的學生都去報考金融、貿易、管理等熱門專業。
20多年來,因為整個社會技術及觀念的變遷,理工科在吸引青年人學習上,已經遭遇了挑戰。學習理工科,也并非高枕無憂,尚需在選擇前多加斟酌。
理工科優勢仍在
“知足吧,你們學理工的,買黑戶口都更便宜!”對于學機械的男友對未來工作的憂慮,學傳播的小凡常常這樣教他“比下有余”。
來自《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說,以應屆文科“雙外”(生源地和院校都不在北京)碩士畢業生的身份接觸賣北京戶口的人群時,得到的最高報價是15萬。多名聲稱能辦北京戶口的人都說:“理工科及緊缺專業好辦,文科不好辦。”
如果說“理工科的買黑戶都更便宜”還多少有幾分黑色幽默的話,種種來自權威渠道的跡象則顯示,盡管面臨挑戰,在就業上,理工科依然占據不小的優勢。
人事部發布的《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況調查分析》指出,2005年,參與調查的24萬余名高校畢業生中,文科類專業的就業率為85.3%,理科類專業的就業率為85.6%,工科類專業的就業率最高,達到89.2%。
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則顯示,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農學和工學的就業率分別為78.4%和55.4%,高于法學(37.9%)和教育學(33.3%)。
有人這樣分析:近年來,雖然第三產業發展速度超過了第二產業,但對高層次服務業人才需求并沒有同比增長,因此理工科學生在就業上仍會占優勢。
要明確大學一畢業是工作還是繼續深造
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主任穆琳建議考生首先明確自己將來的方向:“想學什么,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越早定下來,你大學4年學習就越有目標,將來越容易出成就。”
對于將來的方向,很多人可能無法提早確定下來。不過,也許可以先明確的是:我打算念書念到什么程度,是準備大學一念完就參加工作,還是希望能夠繼續深造考碩士念博士?這一點比較容易確定,也非常之關鍵。
如果希望獲得較高學歷后再工作,那么本科期間不妨選擇一些較為基礎性和通識教育的專業,譬如說,對經濟學感興趣的話,可以先念一個數學學位——現代經濟學已經成為一門涉及方程、演算的科學,有好的數學基礎將在經濟學的學習中占據優勢。
而如果希望大學本科一念完就工作的話,在選擇專業時,更需要慎重。
一篇網上廣為流傳的帖子《中國大學最爛專業排行榜》,將生物工程列為第一,并在其“頒獎詞”中寫道:“國內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沒出路,除非是‘海龜’,還能教書。但目前是錄取分數第一高。每年有眾多高分考生滿懷希望進去,但實在是浪費啊。國內沒有像樣的生物公司,所以工作非常難找。”
一位曾在中國最好生物系就讀的畢業生告訴記者:“生物工程并沒有那么夸張。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也沒有錯,但現在的現實前提是:你得讀到博士。很多人沒有想好,而且當初都是以極高分數考進來的,抱怨自然不少。”
同樣被列入這一排行榜的還有環境類專業,它獲得的頒獎詞是:“本科基本無法就業,只有去考環保局。”
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排行榜有夸張、惡搞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業現實。
想好自己希望在什么地方就業
在明確自己所追求的學歷層次后,如果想更進一步的話,也可以在報考時較為粗略地確定未來就業的地方。這是因為,不同的地域產業結構不同,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同。考生可以結合國家整體的和目標地區的產業調整,科學合理地填報志愿。
譬如希望未來在北京就業,不妨參照《接收非北京生源畢業生緊缺專業范圍》。這一范圍每年都有調整,但是一些專業也相對穩定。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及自動化、建筑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從2003年以來一直是北京市的緊缺專業,化學化工類、材料學則是2007年、2008年新加入的緊缺專業。2006年以前一直是緊缺專業的汽車工程則從2007年開始不再緊缺,可能和北京市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有關,金融學從2007年開始連續兩年進入緊缺專業目錄——這一目錄,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北京市產業調整的風向標。
同樣,上海市也分兩批出臺了其“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目錄中專業的大學生在爭取上海戶口上可以加分。其中第一批為文化、金融、生物與醫藥、新材料、港航、電子信息,第二批為汽車、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船舶制造、工程建設和軌道交通。
人事部發布的《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況調查分析》通過對15個副省級城市的調查,分析了不同地域的不同人才需求:東北地區對土木工程、機電一體化、道路與橋梁、汽車制造與維修、生物工程等專業需求量較大;中西部地區對臨床醫學、文秘、財會等專業需求數量較大;而東部沿海需求的特色專業則是經濟學、英語、醫藥衛生等。
除了地域的專業需求,報考時還可以參考國家產業政策。如2007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國資委聯合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當前要優先支持農業、林業、水利、氣象、地質、礦業、石油天然氣、核工業、軟件、微電子、動漫、現代服務業等重點公益、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以及新興產業的緊缺人才培養。”
不要對專業名稱望文生義
眾多專家表示,選擇專業時容易犯的錯誤是望文生義,看到名稱就“想當然”。
譬如生物醫學工程,不少人以為是醫學專業,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器信息類的工科專業,畢業后可以在現代醫療儀器、電子技術、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從事研究、設計、制造與應用工作,也可以在各類醫院從事臨床工程技術服務方面的工作,或從事通用醫療器械設備的操作使用、維護維修和采購管理等工作。
再比如信息和計算科學,常被人當做一門計算機方面的學科。其實,這是一個數學類專業,要求畢業生能運用所學數學理論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該專業的畢業生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當然,繼續學習計算機也是有著很大的后勁的。
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學為了在招生時能吸引考生,將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傳統專業的名稱改成了很“前衛”、“動聽”的名稱,如在專業名稱中加上了“國際”、“工程”、“技術”等誘人的字眼,吸引了大批考生報考。高招報考專家張藝執舉例說,某省曾有一位獲物理競賽一等獎的考生,看到某以工科為主的著名綜合大學中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就想象這個專業應當是研究航天火箭推進器和燃料的,于是抱著從事航天事業的幻想,毫不猶豫地填報了這個專業,入學后才發現該專業就是過去的鍋爐專業。
不一定要報熱門專業
熱門專業也有可能就業率比較低。山東大學招辦副主任朱德建在接受新浪網訪問時以該校的經濟學為例進行了分析,“經濟學是大部分考生非常向往的一個專業。但是由于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就業想法不太一樣,從目前我們的統計,它在學校的就業率又不是最高的。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主任穆琳則介紹說,北京林業大學有一個專業叫木材科學與工程。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木材科學與工程本專業,另外還有一個是家居設計方向。這個專業在各省錄取時的分數比較低,因為很多人一看這個專業名字會誤解成是做木匠的。但其實現在隨著人們對居室設計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個專業的人才需求很大,每年這個專業的畢業生都供不應求。“有的學生入學之后覺得學了這個專業,鬧專業情緒,希望轉專業,說怎么被錄進了這么一個專業,到大四畢業的時候發現自己成了一個香餑餑,很多單位招聘這個專業的學生。”
“經濟類、管理類的專業,很多學校都會開設。但一些特色專業,比如我們學校的風景園林、林學,這種專業因為有50多年的學科積淀,在全國排名是第一的,全國僅有的關于園林方面的兩個院士都在我們學校,這個學科是非常強的。”穆琳說。
看專業,還得看學校
看專業之外,還得看學校——同樣的專業,不同的學校,有著完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就業率。
譬如從《2007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白皮書來看,來自《新聞晨報》的消息說,同樣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學校就業率高達100%,而有的學校的就業率只有93.9%;再比如工商管理專業,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的就業率達到100%,而有的學校就業率約為88.9%;化工制藥類的專業,華東理工大學的就業率達到99.7%,而有的學校的就業率則只有76.2%;計算機類的專業,上海市有近40所高校開設,但各校就業率最高的100%,而最低的只有69.6%。
相關專家分析,這一方面是一些學校的名校優勢,另一方面,和一些學校在專業上一哄而上也有關系。
江蘇一所大學的科研處處長就告訴記者,當地有一所大學,看到環境保護很火,就拼湊了幾個人,連實驗室都沒有,就匆忙組建了環境工程專業,根本不具備教學條件。“因此,在選專業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它們在華麗的外衣下面,是一個什么實質。現在資訊很發達,已經可以從網上查詢、獲知這一點了。” (記者 唐勇林)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