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博鰲房地產論壇日前在海南落下帷幕,樊鋼先生在論壇開場講到,有開發商告訴他,“賺錢賺得都有點不好意思了”,言下之意,造成當下房價高企的“主謀”并非開發商的本事,而是市場合力造成的結果。
且不論這位老總是否是在為自己開脫責任,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因素太多,也是多數論壇參與者的觀點,套用周其仁先生的一句話,即“房價是一連串事件”。
除開發商賺錢的本能之外,那“一連串事件”中還有些什么?筆者認為大概也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流動性過剩。樊鋼和周其仁都著重談了近些年國內貨幣發行過多的問題,周其仁認為,近些年持續每年約4000億美元的凈流入,所造成的央行“被動”發行的人民幣數額驚人,如果沒有房地產充當資金蓄水池的功能,那么諸如“豆你玩”、“蒜你狠”的事件大概更會層出不窮。在人民幣資本項下自由兌換尚未實現的情況下,資金要找出路,房地產首當其沖,持續旺盛的全社會房地產投資熱情即根源于此。
其二,土地供應“計劃”。年初房價大漲的一個直接誘因就是土地拍賣中不斷出現的“地王”現象,“地王”形成的價格預期讓現貨房價直線拉升。從穩定樓市角度出發,在樓市需求旺盛時應加大土地供應,在樓市低迷時減少土地供應。并打擊囤地,形成穩定的市場供需環境。而目前按計劃供應的土地機制,弱化了市場的調節作用,開發商摸準供應計劃,大膽囤地,造成房屋供應量總是處于偏緊狀態,房價因此高企。同時疊加土地價格飆漲效應,“囤地”可謂是一本萬利之舉。而周其仁舉例所稱的重慶“地票”試點,正在嘗試新的土地供應方式,應該是個好的信號。
其三,政策短期化。迄今釋出的調控政策更多著眼于行政手段,需要高效的執行能力,而承擔此責任的各級地方政府又高度倚賴土地財政,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更多,多次調控效果不佳皆因于此。市場各方津津樂道于博弈宏觀政策的短期效果,市場供需時常紊亂,房價預期情緒化。這些都對樓市產生了負面影響。
穩定樓市需要通過制度的設計促使市場預期穩定,讓市場充分發揮調節作用;需要改革財稅制度,合理分配中央與地方的財力;需要……在論壇上,眾開發商也更多地提到要尊重市場、敬畏市場。但疑惑仍未消。一位開發商私下向筆者感嘆稱:“我們是可以學習德國房地產定位消費品屬性的特點,杜絕炒房,問題是我們有像德國那樣嚴格的貨幣政策嗎?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