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證大92億元出讓金無著落,外灘地王可能被收回”的事件成為業內焦點。據了解,目前,上海證大尚有超過10億元的資金差距,而繳款的最后日期已過。顯然,嚴格意義上講,該地塊應當屬于“被收回”之列,但經過與地方政府的“勾兌”,上海證大將延期付款。
筆者認為,地王的誕生對哄抬區域房價影響很大,在樓市調控步入縱深之際,中央應督促地方嚴格執行土地市場調控,對到期不能繳清地價款的“地王”堅決收回。
自今年2月上海證大以92.2億元的總價、34148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拿下上海外灘“雙料地王”之后,其資金實力和開發能力一直受到業內質疑。而上海證大獲得土地后,也想引入更多主體共同參與該地塊的開發。5月13日,外灘地塊50%的土地款繳付,上海證大、復地集團、杭州綠城置業及上海磐石投資分別支付10億元、25.72億元、8.58億元及1.873億元,共計逾46億元。而剩下的50%土地款則要求在4個月內支付,也就是9月13日之前。但截至昨日,外界仍未得到上海證大完全支付余款的消息。
根據有關規定,逾期未繳付土地出讓金,地方政府有權收回出讓地塊,并沒收保證金。不過,由于種種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對未按期繳付出讓金的土地仍然網開一面。這不僅會激發開發商的僥幸心理,也會使房地產調控的嚴肅性受到損害。
業內專家指出,在土地由地方政府壟斷供給模式和分稅制體系下,“賣地生財”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而土地財政則滋生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的“共謀”行為。因此,在房地產開發中,地方政府往往會給予諸多“綠色通道”。而當開發商陷入資金危機之時,地方政府往往會伸出援手,幫助開發商渡過難關。
2007年8月,某地產公司以樓面單價6.7萬元/平方米、總價44.04億元的天價,競得上海市南京東路163號地塊,刷新了全國土地市場的成交紀錄。但在隨后的一年內,該公司并沒有開發該地塊。2008年8月,該公司以“支持上海市重大工程——地鐵建設”為由,與上海市黃浦區房地局“友好協商”,將“燙手山芋”成功脫手,其先期支付的土地出讓款亦將獲全額退還。近期,上海證大則可能在某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下,以支付利息的方式延期繳付余下的地價款。
業內人士指出,開發商通過高價拿地推高區域房價,并分享房價上漲后的超額收益,但又無需承擔土地市場波動的風險,長此以往,房地產市場將不可能健康運行。
今年以來,在調控從嚴的背景下,北京、南京、溫州等地相繼有高價地塊被收回。2月,北京50.5億元“地王”——天竺22號地被收回,大龍地產2億元競買保證金被收回,對周邊市場影響巨大。專家認為,各地都應嚴格執行土地出讓制度,加強土地出讓金繳付的監管,以經濟手段和行政處罰提高開發商高價拿地的風險,讓土地調控落到實處。本報記者 林喆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