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新政是對此前‘新國十條’的明確和加強,但在實施效果上仍取決于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究其根源在于土地出讓政策的重要性以及相關集團的影響。”在近期由東亞新華地產與搜房網聯合舉辦的第六期百姓置業大講堂上,資深財經評論員李意堅表示。與會的專家認為,房價回落的空間不大,其原因在于目前土地市場的問題,包括土地供應計劃無法完成,收儲、拆遷成本的提高以及農村的土地無法流轉等。
“2004年出臺土地招拍掛制度選擇的時機并不適宜。因為在政策實施之前,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土地儲備中心并沒有可供儲備的土地,急于出臺政策,導致此后連續三年的土地供應急劇下降。”全經聯研究院副院長陳寶存分析認為,在實行市場化供地之前,應該需要有個緩沖期。“而且在土地供應上,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土地實際供應甚至達不到計劃供應的50%。”
陳寶存指出,隨著目前土地收儲、拆遷成本的提高,房價回落的空間也有限。“地方政府的手上沒有儲備用地,都是現收現賣,這樣上市后的房價能降下去嗎?”
李意堅表示,中國目前的情況,土地所有權歸屬國家,農村用地有一個耕地的紅線,城鄉二元化體制以及農村用地無法流通,這些都對城市建設用地的資源稀缺性起到支撐作用。而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必將催生房地產的需求。“從需求的時間上來說,應該會在2015年到2020年達到高峰,此后增速會減弱,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需求的增長,還會有一個緩慢的增加,相信在2020年的時候,房價不會繼續像現在這樣快速增長。”見習記者 石俊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