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還指出,后世博不會繼續過度推高房價,更不會成為當前上海樓市調控的障礙因素。世博效應的最大化是在申博成功到世博會開幕前,而現在已經趨于弱化。世博效應在地產業含有一定的概念炒作成分,購房者未必對世博概念買賬。上海的軌道交通建設已在市區形成網絡,購房者不會過度看重世博園及其周邊的軌道交通配套,更不會由此支付過高的溢價。盧灣區第104街坊137D-3地塊推薦時曾引來眾多開發商的關注,最終的競拍“流產”表明開發商面對高價“知難而退”。
中原地產世博分行經理陳懿在分析世博板塊時稱,上南花城幾乎“嵌”在世博園內,居民家中看到的世博會中國館近在咫尺,出小區大門就是地鐵站,但該小區居民的日常購物不及距離世博園1公里左右的其他住宅區方便。
“‘后世博’有可能成為上海新的‘地王’集中地,而且是上海市區十分稀缺的大面積可開發的土地”,浦東世博園周邊某房產中介門店經理對記者說。但他建議,“后世博”的土地開發不該匆忙上馬,首先應該做好規劃,體現出世博會留下的城市建設與規劃的寶貴經驗。同時,低碳、節能等理念與技術充分應用到“后世博”的建設中。
一位正在該門店看房的中年婦女認為,世博園不該開發成小眾享受的“豪宅”,而應該是大眾分享的“花園”,這樣才能體現出世博會舉辦的宗旨。上海世博會倡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份“美好”留在世博園園址上,不該是富人們的“私家財產”,而應該屬于全體市民。
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常務副館長陳文飛已在世博園工作了大半年,對這片土地留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對記者說,“后世博不能簡單開發成房地產項目,更不能僅僅忙于賣地”。世博園區的一些建筑可以用于發展創意產業,經營好的話,有望成為上海的文化地標。
世博會臺北案例館館長黃干表示,過去幾年親身看到浦東與浦西的面貌變化,上海在世博園的投資已經不少,這塊土地應該得到充分利用,其中的一些建筑可以保留下來,日后作為市民的休閑場所。“上海百姓的休閑空間不多,從我個人的愿望來說,希望世博園以后還能留下公園式的景觀。”(記者 張煒)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