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室1廳”、“8室0廳”、“5室0廳”……這不是新開樓盤的大房型信息,而是發布在上海房產信息網上的合租房源信息,總面積多為120平方米—150平方米,每“室”租金在300元至800元。這樣的面積、格局、價格,顯然不是一般的房屋出租,而是近年來在上海房屋租賃市場上日漸盛行的群租,一套3室1廳的房子,最多可以租給十幾個房客。
群租,這一“供需兩旺”的特殊現象,正逐漸走進相關部門的監管視線。前不久,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出臺了《關于加強居住房屋租賃管理的若干規定(試行)》,專門對群租問題作了限定和約束,希望以此規范房屋租賃市場。
供需兩旺,群租應運而生
記者近日走訪上海多家房產中介公司發現,除個別老公房小區集中的地區外,中介公司發布的出租房源信息多為近幾年開盤的新小區中2室2廳和3室2廳房型,面積不超過150平方米。“這樣偏大的房型現在比較難找到合適的一個家庭的租客,有的房東同意同時租給幾個房客,還有的已將房間進行了內部分割。”瑞陽房產中介漕寶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對記者說。
如此現象得到了上海市房地局研究室研究員王曉光的印證。該研究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上海的群租現象進行調研,發現上海中心城區新建住宅小區群租問題突出。“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一些投資人在買賣市場較難獲得理想收益,于是轉售為租,但大房型出租比較困難,就產生了分割出租的現象。”王曉光分析道。
對房東來講,分割出租顯然可以帶來更大的收益。數量眾多的出租房源背后,是同樣龐大的租房需求。據介紹,上海目前登記在冊的常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已超過500萬,加上未登記的流動人口,這一數字更大。來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留在上海尋找職業夢想的大學生,他們更需要與其收入水平相適應又方便上班的住房,而符合條件的獨立的房子在房產市場上可說是蹤跡難覓。群租,成了一種最實際而又無奈的選擇。
安全有隱患,規范勢在必行
目前,群租現象分為3種形式:一是將客廳、房間、廚房,甚至陽臺分割成若干小間,按間分租;二是在房間內布置多張床位,按床位出租;三是出租給單位作為集體宿舍,房東不直接進行分割。無論哪一種,都屬非正常居住形式,必然影響到相鄰業主,而上海有的新建小區的業主入住率不足一半,大部分房子處于出租狀態,有居民戲稱自己的小區是“出租花園”、“打工公寓”。
王曉光將群租給社區帶來的不利影響歸結為兩方面:一是單套住房內居住人過多、作息時間不一,帶來嘈雜的環境,影響鄰居生活,增加小區公共設施損耗;二是疏于管理帶來消防、治安隱患。剛搬到浦東某新建小區的劉阿姨概括得更直接:“電梯不知每天多開多少回,還整天擔心群租的房間里亂拉電線著火燒到我們家。”而在記者走訪的幾個新建小區內,物業公司也經常接到業主對群租的投訴,但管理起來往往缺乏依據,與房東也很難協調。
根據上海新出臺的有關群租的《規定》,居住房屋應當以原規劃設計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不分門進出的客廳、廚房、衛生間等,均不得單獨出租;一間房間只能出租給一個家庭或一個自然人,出租給家庭的,人均承租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居住房屋不得分割搭建成若干小間,按間或按床位出租、轉租。這是上海第一次對居住房屋內部分割有了明確要求,并對群租進行了界定,同時,《規定》還明確了房管部門、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房地產經紀機構和住宅物業小區業主委員會等主體在房屋租賃管理中的職責,以規范群租現象。
加強管理,和諧社區需要理解
上海浦東新區洋涇街道前不久召開了一次多部門協調會,主題就是“違規租賃專項整治”,街道、派出所、工商所、房產辦事處等部門悉數到場。“治理群租現象還是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尤其是公安、工商等具有執法權部門的配合。”洋涇街道黨工委政法委員王石峰介紹說。
目前,上海各街道已經開始對群租現象進行摸排調查,并會同多部門以及物業公司進行規范,重點對擾民現象嚴重、安全隱患嚴重、有非法經營小旅館性質的3種群租行為進行取締。工商部門還敦促企業改善員工宿舍條件,符合相關規定。一些社區通過按居住人數、按面積發放門禁卡等方式限制群租。派出所、居委會也通過加強外來人口管理對違反規定的群租行為早發現、早勸阻。
盡管已明確了群租界限和各部門職責,但要落到實處,在社會管理方面還需不少努力。
其實,群租現象背后折射的是城市化進程中住房供應的結構性矛盾。如何保證外來工作人員找到便利、便宜的居所,是遠比治理群租更大的命題。(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