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帶有“皇家”、“至尊”、“頂級”等字眼的房地產、汽車、珠寶等廣告,時有出現。這些“炫富廣告”引起爭議。
“炫富廣告”有違和諧理念?
潘先生老家安徽蕪湖,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系,目前在上海某事業單位工作。雖已年過三十,卻遲遲未能和相戀八年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原因在于房子,女友和女友家人都表明,沒有房子不能結婚的態度。幾年來,專家紛紛預測樓市要降價,他見到的卻是房價滾雪球似地往上漲。
面對街角大幅房產廣告上“豪宅”“公館”“尊貴”等詞,他苦笑著說:“一看到這些字眼,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并不想要一套豪宅,我只需一套面積不大、便宜舒適的居室而已。”
經濟學理論將社會消費分為必需性消費、身份性消費和炫耀性消費。大多數人在為前兩種消費層次奮斗的時候,這類“炫富廣告”會刺激許多人的神經。
耐人尋味的財富觀
“炫富廣告”的背后,體現了人們財富觀的變化。過去,人們有不露富的觀念。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指出,“炫富廣告”刺激了大眾的心理,鼓勵人們消費奢侈品,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也是不能忽略的事實。
在一段時間里,富起來的人對財富的炫耀達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與此同時,另一種“炫富”文化也在潛滋暗長。比如,人們談論起比爾·蓋茨,津津樂道的不僅是這位世界首富的財產,還有他的另一面——他將數百億財產投入以他和妻子命名的慈善基金會,用以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的窮孩子。
真正要解決的是社會不公
“炫富廣告”是否會激起仇富心理?對此,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羅崗教授認為,社會仇富心理的形成,不是由于“炫富廣告”和炫耀性消費,而是由于“社會還存在一定的不公正”,社會有待形成一個長效機制來彌補這種不公正。
首先,有賴于行政。顧駿說,政府看到了商業廣告的炫富字眼不利于群體的和諧,這是好事。政府應該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比如把房價降下來,讓老百姓買得起房子”。
其二,有賴于社會慈善。“炫耀性消費也是分層次的,我國社會的炫耀性消費應該向更高層次邁進。”羅崗說,在我國,人們炫耀性消費尚停留在一個比較低的層次上。“在西方發達國家,許多富豪用慈善的方式進行炫耀性消費,這是高層次的、足以讓他們載入史冊的炫耀性消費。我國的富豪們,還需要做得更多。” (陳瓊軻 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