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南京開始實施樓盤“一套一價”以來,不少樓盤并未嚴格執行“明碼標價”。該市物價局日前再出新規,在售樓盤中尚未銷售的面積部分,嚴格執行“一套一價”所標示的最高價格應低于5月14日前該樓盤實際成交的最高價格,此舉意味著南京市在售樓盤的售價只能降不能升。同時,該市還要求價格主管部門與房產(建設)管理部門建立先批價、后發放銷售許可證聯動管理機制。(據5月28日《東方早報》)
看了南京的舉措,我只想用四個字來形容——怪招迭出。說“怪招”,是因為這些措施不僅不合市場邏輯,而且荒唐可笑;說“迭出”,是因為這樣的措施一個接著一個。
先說“一套一價”,也就是“明碼標價”。這項措施就是要求所有普通商品住房在銷售時必須在銷售場所和政府網站上進行價格公示。這讓人好生奇怪:商品房的銷售難道不是一直都在“明碼標價”嗎?均價多少、每層價格多少,每個樓盤都會標示得清清楚楚,以此乘以每套房的面積不就是該套房的售價嗎?每個樓盤中有很多套房子的價格都是一樣的,政府卻要求一套一套地“明碼標價”,這豈不是海量地重復勞動嗎?對消費者又有什么實際意義?也許,政府的意思是想“曝光”,從而讓公眾或輿論監督商品房銷售,可是開發商害怕價格“曝光”嗎?上海“湯臣一品”每平方米的價格高達十幾萬元,有一段時間媒體天天“曝光”,對這種免費廣告,人家開發商高興還來不及哩,焉有害怕之理?報道說“不少樓盤并未嚴格執行”,我想那大概是因為開發商覺得太煩瑣、投入產出可能不成比例,而絕不會是害怕“地球人都知道”。這幾年,“公示”頗為時髦,但那是公眾對公權行為的一種監督方式。而今,公權部門卻反過來把它用到了公民(開發商也是公民)的身上,實在太滑稽了。
再說“最高限價”。我首先想問的是:南京市物價局有限制商品房價格的權力嗎?商品房價格顯然不屬于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范圍,一直以來商品房也都是市場定價。如果政府可以限價,那么早就應該限制了,何苦等到現在!再一個問題是:上限價格為什么選擇5月14日而不是13日、15日或其他一日的最后售價?有什么科學依據嗎?市場經濟,商品價格應該主要由市場來調節,市場自有發現價格的機制。以前,政府總覺得自己比市場聰明,知道市場的需求應該是多少,知道什么價格是最合理的,所以要搞計劃經濟,但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如此限價真能限得住房價嗎?且不說這樣的限價措施很難操作,即使可以操作,市場也會產生規避的辦法,比如開發商只把房子賣給親朋好友然后轉手倒賣——只要緊俏,價格總會“曲線”漲上去的。如果政府連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乃至上下游都實行限價,那就回到了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干脆把住房的生產和供應都包下來得了,這行得通嗎?
此前有報道說,最近南京的房價漲勢迅猛,僅四月份就漲了11.5%。這也正是南京市物價局接連出手的背景。此前的報道說,南京房價此番猛漲的主要原因就是需求旺盛,既然如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土地投放量、加大市場供應。總而言之,政府的調控應該是從宏觀上著手,而不是介入到微觀領域。而南京竟然接連推出既違背市場又違背法治、既不合邏輯又不會見效的“怪招”——簡直有點“方寸大亂”了。(盛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