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網上戲稱,大學生買房是典型的“中國特色”。“國外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就大多撒手不管了,我們現在的父母倒好,都已經讀上大學了還操心個沒完。”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子這樣說。
對于當今大多為獨生子女的中國父母來說,享受孩子的“壓榨”似乎是他們的宿命。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系徐曉軍分析說,對于有經濟能力的家長來說,資助成年子女買房的現象很普遍,也無可爭議,與其說是“家長的過分寵愛”,不如說是家庭成員間的一種“同舟共濟”的行動,來聯合對付“遠超出收入水平”的房貸大山。
不可否認,房價高是不少家長和大學生提前買房的主要驅動力,一個在讀研究生坦言,早點買房實際上也是一種投資,他認為將來房價只會再漲,買房子保值。這種想法很多家長都認可,認為“畢業儲備房”,跟買保險差不多。問題是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是否一定如學生和家長的愿,就未必了。目前國家已經使用調控政策,高漲房價背后隱藏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年輕人應該培育更理性的消費觀。
有房地產人士則直指,在校大學生的置業規劃并不科學,因為一畢業他們的還款能力有限。尤其是如果購房者的還貸支出超過月收入的30%,就會影響生活質量,同時也會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
因此,業界專業人士指出,對于購房應量力而行,年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租房——買中小戶型房——換購大戶型房”的“梯次消費”模式更為合理。
同時讓人擔心的是,父母在自己尚算年富力強的時候,匆忙對孩子進行“傾囊相助”,可能沒有考慮清楚,到自己無法工作的晚年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