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新快報》刊發(fā)了一篇《人口結構可能令房價漲十年》的評論,文章指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首次超過1000萬,創(chuàng)歷史新高。6-10年后,這些人都將進入婚嫁年齡,而且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今后都將集中在中國的城市中,從而支撐著中國房市的需求。其結論是:未來十年之內,“房價要想下跌,除非中國政府有回天之力,也許你不相信,但是現實將會告訴你”。
這種鼓吹房價上漲十年且政府無回天之力讓房價下跌的論調,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它在客觀上起到的效果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促使政府放棄調控房價的努力,以維護開發(fā)商等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人口結構的確可以影響房價。比如日本,二戰(zhàn)后它的人口出生率一度達到33%。,當這批嬰兒長大成家后,必然造成住房需求的增大,推動房價和地價的上漲。因此,日本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房價持續(xù)大幅度上漲。但隨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的改善,人口出生率開始大幅下降,一直下降到10%。以內。等這批嬰兒長大成家后,對住房的消費需求也呈下降趨勢,因此,日本房價從1991年后開始持續(xù)暴跌,這其中有日本房地產泡沫驟然破滅的因素,也有人口結構發(fā)生改變的因素,或者說,人口結構的變化加快了日本房市泡沫破滅的步伐。
現在我們看中國的情況。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由于政府鼓勵生育,我國人口出生率一度達到40%。以上,一直到1982年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后,人口出生率才開始下降。當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成家后,就成為對住房的最直接需求者,推動著房價的上漲,我國房價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上漲與此有著直接的關系。
但是,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假設1982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在27歲左右成家,那么,他們對住房的需求旺盛期大約在2009年前后充分釋放出來,參照日本的情況,當這些獨生子女接替70年代人的接力棒,成為住房的需求者,那么,他們對住房的需求其實是處于下降軌道中的,最顯而易見的道理是,多子女消費時代過去了,消費需求總量將減少。
《人口結構可能令房價漲十年》作者犯下的一個錯誤是,把高考人數的逐年增加等同于年輕人數量的增加,進而得出住房需求增加的結論,實際上,高考人數的增加與此并沒有直接聯系,現在高考的人數增加其實與高校擴招有關。我國剛恢復高考時,參加高考的人數只有30多萬人,你能說當時的年輕人少嗎?而且,我國自2001年取消了高考考生年齡和婚姻的限制后,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參加高考。
更重要的是,這位作者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即住房的存量。獨生子女成家后,雙方父母的兩套乃至多套房屋將在未來某個時間留給他們,假設他們留下一套自住,而把剩余的住房推向市場,那么,就會增加市場中的住房供應量。事實上,隨著多子女時代消費的結束,一個住房存量釋放的時代將隨之到來。房價在供應量增加而需求量逐漸減少的雙重擠壓下,走向下跌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到那時,人民幣已經充分升值,它對房價上漲的助推力減弱,房價同樣面臨著利空壓力。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支撐我國房地產走牛的一個重要力量將逐漸消亡,2009年以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將因此出現一個斷層,所謂人口結構推動房價再漲十年且政府都難以調控下來的結論,難道還不夠荒謬嗎?(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