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近日宣布,將于近期對滬房地產企業進行專項檢查,首批專項檢查對象為“湯臣一品”等三個商品房開發項目。據了解,均價11萬元/平方米的“湯臣一品”開盤后,一度創造了中國豪宅的最高天價。但上海市有關部門認為,“湯臣一品”涉嫌“捂盤惜售”、“虛擬交易”等不規范行為。(見6月6日《新聞晨報》)
事實上,“湯臣一品”自面世以來,對其“捂盤惜售”的指責一直不絕于耳。開發商先是開宗明義地表示“只獻給巔峰世界的杰出人物”,后又聲明“根本不打算賣出”、“高端房地產項目銷售緩慢并且有一定的定金合同撤銷屬基本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房買賣是一個買賣雙方的博弈過程!皽家黄贰弊鳛榉恐袠O品,開發商敢于“根本不打算賣出”,關鍵就在于對博弈勝算的信心,對奢侈型消費抱有更強烈的預期。而這種預期的自信又在于,房價不僅會居高不下,還會有更猛烈的漲幅。那么,我們與其打擊開發商“捂盤惜售”的行為,不如追問開發商憑什么在房價如此畸高的情況下,還有追求更高利潤的膽量?而這一膽量又是誰給的呢?
從最直觀的現象觀察,開發商“捂盤惜售”的膽量,來源于房地產業的“牛市”———據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顯示,持續上漲的房價不但沒有出現下降,而且繼續攀升;有專家預測,未來十年之內的房價走勢似乎將更為殘酷,人口結構可能令房價漲十年,政府恐無回天之力。就像股市的瘋狂吸引大量非理性資金入市一樣,房地產業這頭“瘋!,同樣會讓開發商“捂盤惜售”。
售價節節攀升的房市背后,潛藏著百姓的沉重負擔和經濟的不健康發展因素。但要把規范房價的著力點放在整治商家“捂盤惜售”上,可能是本末倒置了。要改變開發商在買賣雙方中的強勢地位,讓房地產交易回歸公平、規范,政府的使命不僅在于規范銷售行為上,更應著眼于釜底抽薪的得力措施。其中包括,增加有效土地和經濟適用房供給,公開房地產開發成本,遏制過度炒房行為。通過經濟、行政、法律手段讓開發商失去“捂盤惜售”的動力和膽量,這才是讓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的良策。(朱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