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政府已經出臺若干平抑房地產價格的調控政策措施,但房價仍然如同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無論是高檔房還是普遍住宅,身價仍然居高不下。深圳經過兩年的調控,關內平均房價“成功”躍上均價20000元的大關,北京、上海房價也是持續高漲。
房價不但沒有因為調控而下跌,反而逆勢高漲,是什么阻礙了調控?
北京:投機推動房價快速上漲
家住天通苑的高女士最近將五年前購買的經濟適用房順利出手。最初每平方米不到2650元的購買價,現在賣到了每平方米5800元。除去各種稅費,這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讓她足足賺了將近30萬元。在北京,高女士只是利用經濟適用房賺取差價的眾多“投機者”之一。
今年元月,北京市房地產產業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就指出,北京實際上閑置房比空置房要多好幾倍,少數人擁有多套住房。而在此前,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北京平均每10戶居民就有一戶至少擁有兩套住房。截至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為1538萬人,以三口之家算,大約512萬戶。假設1/10的家庭擁有的都是兩套住房(多套的暫且不考慮),也有多達51.2萬套住房被掌握在投機、投資者手中。
據一些京城媒體近日披露,北京契稅大幅下降。北京市地稅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北京每個月契稅收入同比下降20%,這說明買房的人在減少。國家稅務總局農稅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1月到4月,全國契稅收入僅增長了7.4%,而去年同期卻超過了63%,這意味著總體的交易量在直線下降。該負責人還表示,價格快速上升,成交量卻在直線下降,這一現象應該引起各方面關注。因為根據規定,買房要繳納契稅,就連經濟適用房、二手房都不例外,這就意味著,所有房屋的真實交易量,都可以通過契稅反映出來。契稅收入的下降,正是房屋成交量下降的真實寫照。在交易量下降的情況下,房價快速上漲,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上漲乃投機推動而非真實需求推動。
市場面:投資客仍在高位“吃進”
這里所說的投資是指以收取租金為目的的購房行為,而大部分所謂的“投資”只是為了低買高賣賺取差價,是典型的投機行為。《深圳藍皮書:中國深圳發展報告(2007)》稱,深圳市領到產權證后半年內就轉手的住房占住房總套數的30.31%,得到產權證后三年及三年以上轉手的住房占住房總套數的28.11%。深圳住房市場的轉手速度如此之快,凸顯投機因素的活躍程度,可以說,投機在助推房價的上漲。
記者近日從一位深圳同行處了解到,在被稱為全國房價“逆調控飛漲”首席的深圳,明明宏觀調控已然給過熱的房地產降了溫,可轉眼間,各種跡象表明,深圳投資客仍在高位“吃進”。5月末的一天,臨近深圳標志性建筑——地王大廈旁的一個以小戶型為主的樓盤開盤,430余套房了三小時內就銷售一空。銷售現場約700余人,如果剔除陪同人員,基本可以保證人均一套房。而實際上抽簽到140人時,房子就賣光了,人均購買三套房,更有人一出手就買了一層樓的20套房。記者向20多人詢問買房目的,無一例外回答“用于投資!”
專家:制度空缺使打擊投機受到限制
一人擁有多套住房——無論是用于投資還是投機,都在客觀上加大了商品房供應不足的狀況,使房價在供需失衡的推動下繼續快速上漲。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居民購買多套住房進行規范和限制。在新加坡,一人占有多套組屋或者炒賣組屋牟利被視為犯罪行為,將受到法律的嚴厲懲處。我國迄今為止依然未能對一人購買多套住房的行為予以嚴格限制,一人購買兩套甚至幾十套住房也能順利地完成交易,這種監管的缺位本身就為投機提供了條件。
專家表示,盡管有關政府部門也曾多次打擊投機行為,但對房地產市場中的投機行為未能產生足夠的威懾力。因為即使有人購買多套住房又能根據什么法律來處罰他呢?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制度的空缺使得打擊投機的力量受到限制。記者了解到,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學術委員會主席陳祥福在提案中建議,我國城鎮可以考慮實行“一戶一房制”,即倡導“一對夫妻擁有一套房子”,并呼吁國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確保該制度實施。(洛濤 李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