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這個去年城市綜合實力還只排在全國第182名的皖北城市,以房價漲幅10.2%排在了全國第五位(7月1日中央電視臺)。
182名的城市有指標進入全國前五,這個“進步”實在太大了!而這種“進步”絕非只在蚌埠,在全國其他中小城市中,這種現象比較普遍。國家統計局去年8月的統計數據中就曾指出,不被關注的二三線城市房價上漲迅速。中小城市的房價已由悄悄上漲變成了明目張膽地暴升,這背后的民生危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中小城市的房價上漲有多種因素。其一,在國家調控政策多重壓力之下,房地產商由一線城市向中小城市“戰略轉移”,甚至在基層可聽到國家“只調控大城市、不調控中小城市”的解讀。開發商在大城市的開發受到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壓制之后,在中小城市卻得到了諸多的政策支持,地價低廉且缺少競爭,趨利作用之下,開發商自然大展拳腳。其二,地方政府要形象要政績的城市發展觀,為中小城市房地產開發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根據《瞭望》新聞周刊年初的調查發現,居然有不少中小城市也提出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許多中小城市5年內“完成”為期20年的規劃指標已經相當普遍。更何況通過賣地拉高當地GDP,通過大興土木改善當地城市形象等本就是一些地方官員謀取政績的手段。其三,炒房人的投資重心轉移到了中小城市。在大城市房價受到政策打壓導致不少炒房人被套牢而無利可圖的時候,開發商的轉移以及中小城市房地產開發的前景和價格空間自然逃不過他們靈敏的嗅覺,自然趨之若鶩。
不管房價上漲有什么樣合理的理由,畢竟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多數居民收入上漲的水平,住房已經成為民生的大問題。如果任由這種上漲彌漫到越來越多的中小城市去,而“調控”之手卻忽視這些人口眾多、收入又偏低的中小城市,那么后果將非常危險!(張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