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個人房貸首付款到四成甚至五成,被當做一個抑制房價上漲的措施,廣為傳播。這一傳說雖然不是空穴來風,卻在傳播過程中遭遇扭曲解讀,使提高首付被不恰當地賦予了降低房價、給房地產市場降溫的重任。這種解讀是對焦灼等待房價下降的普通購房者的戲弄。
這次提高房貸首付的傳聞始于7月中旬,中國銀監會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家銀行對房地產貸款展開風險自查。到8月初,有報道稱,銀監會明確表示希望提高房貸首付。
商業銀行并非不懂眼色,各地的商業銀行已經開始收緊房貸,從此次領房價上漲之潮的深圳,到上海、杭州、成都等地,莫不如此。深圳部分銀行已提高房貸首付比例至四成,并全面停辦二手房按揭。
(8月14日《證券時報》)不過,收緊房貸主要不是因為商業銀行自覺到提前對管理層的講話令行禁止,而是商業銀行上半年貸款量發放過大,在嚴厲的信貸額度管理制下無款可貸。來自監管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個人長期消費貸款增加425.4億元,而去年同期僅增加121.2億元。其中,不少支行上半年就把2007年的額度全部用光。
另一個原因是今年上半年一些地區房價上漲驚人,房貸與高房價風助火勢,越燒越旺。房價漲幅稍降,銀行在攫取利潤之后加強風險管理,也是商業常態。
實際上,今年以來,除了房貸以外的其他貸款,個人消費貸款、汽車貸款和助業貸款的門檻都在提高,說明貸款緊縮屬于央行與銀監會整體貸款風險控制與防止流動性過熱的范疇,不過由于個人房貸占據絕對比重,所以被誤讀為對于房貸的專項控制。
不過,只要有信貸額度,商業銀行仍然會進行房貸爭奪戰。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個人房貸仍然屬于優質貸款資源,房貸一如既往地使銀行在低風險中獲得高贏利。自去年以來,個人住房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均呈現波段式上升態勢,但從4月之后,不良貸款上升勢頭已得到一定遏制,6月份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均比5月份明顯下降。
并且,外資法人銀行加入房貸爭奪大戰也使國內商業銀行不可能大規模收縮房貸額。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今年4月發布的《外資銀行在中國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35家外資銀行中,有12家外資銀行表示,中國全面向外資銀行開放金融市場后,計劃向居民提供住房人民幣貸款業務。在未來三年外資銀行計劃推出的新業務中,房屋貸款業務名列前茅,在貸款年限與利率上均比中資銀行有利。
如此泰山壓頂的競爭之勢,無怪乎四大國有及主要股份制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并無“收緊”一說,不會盲目改變現有房貸政策。
真有改變,那是犯傻,商業銀行絕對不會行此無腦之舉,而央行與銀監會也不能不考慮到外資銀行在房貸領域的遞補作用,不會縛住中資銀行的手腳,放任外資銀行在房貸領域坐大。
但有一些跡象表明,在信貸額度受限的情況下,貸款的重心會有所偏移,轉向優質客戶。目前銀行房貸對于客戶的資信等級評定,內容涉及20多項,低于規定分數則不予貸款。與銀行聯系不密切的低收入階層與自有資金較少的炒房一族將會受到限制。這些潛在風險較高的貸款者會因為資源等級不高,得不到需要的信貸服務。而中小房地產商也將與低收入購房者一道被打入另冊。不出意外,控制風險將會成為房地產領域弱勢者的清理過程。
收緊房貸固然能夠部分打擊房地產投資行為,也會精確打擊中低收入者的購房需求,讓銀行對這些無資金優勢者更不待見?磥,中低收入者從商品房市場回歸經濟適用房,已經是大勢所趨,近日出臺的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政策已經做出了明示。(葉檀 上海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