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網、網易和《華商晨報》聯合推出的“網友票選五年流行語”活動結束,共有20萬網友參與投票,“廉租住房制度”、“和諧社會”等入選流行語前十位,“廉租住房制度”排首位。
“廉租房”位列十大流行語之首,讓我們看到不少社會問題。
近兩年房價飛漲,給很多人帶來了住房上的困難,不但買房難,租房也難,房價的飆升,也推動了租房價的上漲。在上海,內環線以內,一居室的住房出租價格一般在每月1500元以上,而在北京,四環以內的絕大多數地方,一居室出租價都是這個水平了。而2006年大學畢業生工資收入的“中位數”,為每月2107元。這樣的房價收入比,是不是讓他們租房很困難?其他低收入者的情況可想而知。建設部、民政部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城鎮低保家庭中存在住房困難的約有400萬戶;另據建設部測算,目前全國仍有人均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近1000萬戶。這樣算來,到底有多少人需要廉租房啊!
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廉租房,但廉租房卻供不應求。目前,廉租住房保障對象主要是低保家庭,截至去年年底,只解決了26.8萬戶低保家庭的住房問題,僅占6.7%。另外,占城鎮家庭總戶數5.5%的低收入家庭,也應被列入廉租房的供應對象。但是研究表明,2006年,我國512個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城市,廉租房投入只占當年房地產投資的0.36%。2006年全國仍有145個城市(包括4個地級城市、141個縣級市),沒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廉租房奇缺,在于地方政府提供廉租房的動力不足。土地出讓金被稱作地方“第二財政”,據媒體報道,中國東部地區的一線城市目前基建資金的40%~60%來自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的多少,取決于房價的高低,而如果認真落實廉租房政策,必將拉低房價。房價降低,會影響到地方GDP增長,要地方政府提供廉租房而放棄經濟利益和GDP的增長速度,顯然不容易。所以,很多地方廉租房建設行動遲緩,甚至出現廉租房建好后很長時間閑置的現象。老百姓對廉租房有期待、有怨言,以至“廉租房制度”成為最熱流行語,就不難理解了。
是否認認真真建廉租房,是否真心實意幫助困難群體解決住房問題,反映了官員是不是執政為民的問題。當然,官員的執政理念,是與整個政績評價體系有關的。要改變廉租房覆蓋面過低的問題,一方面,要改變政績評價體系,將廉租房納入官員考核機制當中;另一方面,要讓老百姓的意見真正起到督促作用,比如,法國通過“可抗辯居住權”法案,規定5類住房困難戶如果住房問題得不到解決,可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迫使政府認真解決住房問題──類似的制度,我們為什么不借鑒一下呢?(謝昱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