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天置業”總裁蔣飛卷款失蹤的傳聞得到證實。深圳警方說,截至21日,已接到深圳23名購房者報案、涉及款項2600余萬元。 中新社發 蔡芒 攝
|
成交量下跌、中介裁員乃至倒閉等現象,不僅在廣州、深圳上演,在其他城市也斷斷續續出現了。同時,一手樓市也不可避免地進入震蕩期——交易萎縮、價格波動。
在這個特殊時期,筆者發現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成交量、房價波動和“拐點”爭論上,卻放松了對類似于“深圳中天老總卷款失蹤”現象的警惕,這是相當危險的。
盡管各界對“拐點”爭論不休,但樓市進入調整期卻是事實。對有實力、有理想、有口碑的企業而言,樓市調整意味著企業再生,但對實力不濟、經營不善的企業而言,調整期很可能就是“殉葬”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即將告別房地產行業的企業,不但不會順順當當地退出,而且很可能上演最后的瘋狂,利用手中最后的資源去實現利益最大化,而這個實現最后價值的手段很可能就是極端的、非法的,比如,既有可能偷稅漏稅傷及政府,又有可能傷及企業員工和買房人。“深圳中天老總卷款失蹤”就上演了“最后的瘋狂”,企業員工和房屋買賣人雙雙受傷。
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日前明確表示,隨著宏觀政策面的調整,地產企業在未來3至5年內將進入合并重組及優勝劣汰的高峰期。以目前全國6萬家企業計,3至5年后將只有不到5%的企業可以存活。顯然,貨幣緊縮政策正在加快調整的步伐,這就意味著有95%的地產企業將提前告別樓市。至于以何種方式退場,筆者認為不能依賴于企業自律,而是取決于政府有什么樣的退出機制以及社會有什么樣的監督機制。
基于此,筆者以為各級地方主管部門要提前意識到樓市調整有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不能等到某個企業老板卷款逃跑了再來監管,而應該把事后追查變為事前監管,甚至有必要針對企業動態建立預警機制;同時,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調整房價上,房價調整固然重要,但資金安全、房屋質量等更重要。
如果針對樓市調整沒有相關預警機制,一方面不能及時提醒房屋相關利益人早作準備,另一方面也不能警示房地產企業,最后的麻煩還得由政府出面來解決。更重要的是,樓市調整期既不能變成小企業的“分贓期”,也不能變成大企業趁機巧取豪奪的黃金期,尤其要防止大魚通吃小魚產生壟斷。因為穩定、有序、均衡、健康才是樓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可以斷言,中介裁員、交易萎縮現象才剛剛呈現。隨著貨幣緊縮政策的逐步落實,更多更大的淘汰浪潮將會不斷涌現。面對樓市調整,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有哪些具體辦法來預防某些企業某些人“最后的瘋狂”或者說“勝利大逃亡”?(馮海寧 作者為《地產SHOW》副主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