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之說,在年前是一個頗為熱門的話題。元旦之后,這個話題似乎有“風云突變”之勢,反對“拐點”的議論開始占了上風。有人戲言曰:“拐點”之爭,在新年里出現了“拐點”。
其實,“拐點”本是個數學名詞。學過高等數學的人都熟悉它,當平面曲線經歷從上凸至下凹或從下凹至上凸的分界點,此點便稱為“拐點”。 也就是說,“拐點”是二階導數從正到負或從負到正的轉折點,“拐點”的二階導數為零。因此,“拐點”一詞并不意味著上升或下降過程的結束,或者由上升轉為下降、由下降轉為上升,而僅僅標志著上升或下降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如果要表達上升或下降過程的結束,或者由上升轉為下降、或者由下降轉為上升,應該用另外一個詞,就是“極點”。“拐點”是一個點,從幾何上說既無長度又無面積更無體積,從時間上說它刻畫的是“時刻”而不是“時間”,更不能引伸為“時期”。因此,用“拐點”一詞著重的應該是它關于“轉折”的標志性含義。由此觀之,用“拐點”來比喻房地產市場的總體價格的上升或下降的過程轉換,本身就有點“名不正”;所謂“言不順”,也就情理之中的了。
當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現在說房市出現“拐點”,援引的直接依據無非就是深圳的房價下跌或者人們通常說的“有價無市”。但據新華社記者去年年末來自深圳的報道稱,盡管面臨著嚴厲的宏觀調控,深圳的樓市并未出現大規模的降價現象。特區內的一些樓盤都維持了高價,如香蜜湖唯珍府暫定的開盤價是每平方米4萬元。“深圳個別樓盤出現了降價現象,但整體還是維持著縮量價高的局面。”這是房產界的共識。至于一些人認為, 從緊的貨幣政策將會結束開發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好日子;處于上行通道中的利率走勢,也將進一步加大樓市投資者的成本,二手房的賣家不得不掂量惜售的代價;而買家則必然考慮貸款成本增加后的承受能力,買房行動也可能因此趨于理性;人們的房產投資和消費的預期正在改變。這種純邏輯意義上的推論,倘無實際數據的佐證。
此種自娛自樂是一種麻醉劑。它會造成一種虛幻的景象,即有關房地產調控的宏觀政策已經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實未必,簡言之,時下我們對房地產業的現狀及國人的居住狀況的“全國性普查”都沒有。各種數據、指數又充斥著“盲人摸象”的“特色”;而相關建設部門和房地產管理部門的“權威言論”以及隨之而來的“辟謠”、“解釋”,更是為這種“虛幻”平添了“云遮霧障”。所以,輕易地釋放“拐點”煙幕既是誤導民眾,對于政府下一步保障住房民生也沒什么好處。我們對保障住房民生的困難有足夠清楚的認識,而不應把某些地方的房價這一特例推衍至全局、提前宣告房地產業調整的勝利。事實上,目前房地產業所遭遇的土地壟斷困局、保障型住房的財政困局等核心難題均未破解。就在一些人為“拐點”歡呼雀躍之時,有關房地產人士直言不諱: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根本逆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表明,人民幣升值、城市化進程和人口紅利對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支撐作用,至少可以延續到2010年。看到這些研究,我們能為“拐點”自娛自樂嗎?
房價問題實在是一個“立體”的復雜問題。其間,既有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資產內在價格的提升,又有“權錢交易”造成的房地產業本身成本的拉高,還有房地產商為“暴利”所驅而實施的巧取豪奪,更有投機者不惜余力的推波助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國民住房結構中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關系的理順,又尚有待時日。在這些問題不破解之時,任何“拐點”之說,我以為,都是偽命題。(諸葛立早)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