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億巨資能否影響房價
保險資金的“開閘”,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多少新鮮血液,房價是否也會隨之提高呢?
9月22日,國際知名房地產咨詢機構仲量聯行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正在崛起的中國機構投資者》。報告指出,2008年中國保險公司總投資額為2.25萬億元人民幣,如按照其他國家的通行慣例保守估計,即保險業在房地產的投資比例限額占總投資額的15%,若假設其中30%投資額流入海外房地產市場,則國內房地產市場可接收2360億元保險資金投資額。
按照當前物業估值,這一投資規模相當于上海甲級寫字樓市場價值的2倍以上或者天津甲級寫字樓市場價值的165倍。“如此巨大的保險資金進入房地產,無疑使得房地產泡沫進一步吹大,并提升房價。而保險資金曾一度被人視為‘洪水猛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擔憂地說。
“新的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無疑將會緩解房地產商的資金鏈供應,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北京理工大學房地產研究工作室主任周畢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但影響到底會有多大,還需要看新進入的保險資金占原有房地產資金總量的比例,以及保險資金將以什么樣的方式進入房地產市場。”
魏濤則表示,雖然說,長期看來保險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利好消息,但是短期內進入的資金應該不會太多,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房地產專家蔡為民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表示,對于整個房地產業來說,保險資金在短期內帶來的利好效應可能是相當有限的。首先,保險資金“能進”是一回事,但是否“愿進”則是另一回事,當市場呈現較濃的觀望氣氛時,保險資金未必會跟進。其次,保險資金“鐘情”的商業地產,在整個房地產市場占的比例較小,不大會影響整個房地產業的基本面。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寅蘇也認為,保險資金不會對樓市產生明顯影響,因為進入樓市的保險資金數額不會太大,且分散到120多家公司,不會有統一集中行動。
“新《保險法》新增‘投資不動產’的條款,是主管部門希望拓寬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而不是寄望保險公司借此增加短期贏利。監管部門應該會出臺相關細則,嚴格規定主體資格及投資比例上限。”周畢文判斷。
對于進入方式,在2009年年初,中國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袁力曾強調,保險機構投資不動產主要是購買辦公用房、投資廉租房、養老實體和商業物業等等,它的目的是要獲取穩定的租金收入,保險機構不直接參與房地產開發,不允許進行房地產的炒作。
上海五合智庫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毅指出,對于一些優質的商業物業,可能因為對保險資金的放行,增加賣方對買方資金量的預期,從而推高物業價格。但這種現象僅適用于“小眾”市場,對普通商品房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也就是5%左右,很難形成沖擊效應。”鄒毅說。
仲量聯行北京研究部主管靳曉梅表示,保險資金的進入對于房地產市場是利大于弊的。如果機構投資者多為上市公司,有關其市場活動的信息將會向公眾發布,這將進一步提高市場透明度。同時,在投資者的建議下,物業稅和土地使用續租權等將可能盡快得到明確,這對整個房地產市場來說也是重大利好。
鄒毅強調,保險資金的入市不但不會給整個房地產帶來很大的沖擊,相反,可能會提升整個行業的開發水平以及性價比。“保險資金一般都會尋找行業內實力雄厚的企業合作,這樣,就放大了高水平房企的開發能力,對供應市場會有很大的凈化作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