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調控成效初現的當口,監管部門的任何一個表態都被業界解讀為判斷調控走勢的重要信號。
6月15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監會”)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9年報》(下稱《年報》)。
《年報》表示,2009年銀監會已將房地產信貸以及個人貸款業務納入重點監管領域,今年銀監會繼續嚴查這一領域的風險。
“隨著房地產市場不確定性地逐步增加,今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業務中的不審慎行為可能加劇,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風險鏈條效應或將重現,信用風險隱患可能上升。”《年報》對今年房地產貸款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了預估,而“風險上升”則成為其判斷的主要調性。
“毫無疑問,時值樓市敏感期與焦灼期,這一《年報》受人關注不難理解。”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銀監會對于今年房地產信貸所做出的判斷,也與前段時間各家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有關。”
對此,一位銀監會內部人士表示認可,并表示,“風險上升”的判斷并不意味著銀監會將出臺一些更為嚴厲的信貸風險隔離措施。
“作為監管部門,風險預警是常態化的工作。銀監會最近一直在做逆周期風險管理的工作,在樓市波動期,這種判斷不難理解。”上述內部人士強調。
風險鏈條效應或重現
在此次銀監會對于2010年房地產信貸風險的判斷中,“風險鏈條效應”的說法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
“這表明銀監會已經意識到了房價波動對于房地產行業整個鏈條的作用,而且房價波動對其他貸款的傳染也被注意到了。”上述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在郭田勇看來,“風險鏈條效應或將重現”則與2008年深圳曾一度出現過的“斷供潮”有關。“由于樓市進入波動期,如果樓價大幅度下調,將難免會再次出現‘斷供’風險。”郭田勇為記者解釋,“一旦‘斷供’范圍加大,則可能進一步將這一風險放大,降低人們對于樓市前景的預期,進而會影響到土地等一級市場,銀行也不能置身事外。鏈條效應的判斷實際上并不新鮮。”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銀監會的這一表態再次顯示,雖然從近期房地產市場表現看,一系列調控措施已經取得明顯效果,但房地產調控仍不會放松。“《年報》表示,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依然非常重視,房地產市場風險與信貸風險的剝離程度越高,就意味著房地產貸款將進一步嚴控。”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年報》中對于未來的判斷,并沒有超過平時的調性。
“行業的波動肯定會影響信貸資產質量,這算是比較正常、自然的風險提示。”某股份制銀行地產信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信貸市場基本上是用抵押物作為擔保的,在樓價波動期,有可能出現抵押物不足值的風險,也有可能出現銷售金額比預期的小,銷售周期比預期長等情況,這就會導致出現流動性的風險。
在他看來,調控效果本身就是一種滯后性的表現,“邏輯上講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說這就意味著還要繼續打壓,則有點過于簡單。”
逆周期監管
在上述判斷下,今年針對房地產信貸風險,銀監會強調將加強土地儲備貸款管理,嚴控房地產開發貸款風險;實行動態、差別化管理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嚴限各種名目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繼續要求各大中型銀行按季度開展房地產貸款壓力測試。
而事實上,據記者了解,上述要求并不是第一次出現。
早在此輪調控剛出之時,即4月20日,在銀監會召開的2010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會議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就指出,銀行要“積極貫徹國家調控政策”,并提出了上述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房地產信貸風險管理,除了配合當前的調控外,銀監會在《年報》中格外強調“逆周期監管”。
“一方面,督促單體機構加強動態資本補充,適時限制銀行間互持長期次級債務,控制大額風險集中度,動態調整貸款價值比率(LTV),管理和回收不良貸款;另一方面,加強銀行業宏觀審慎監管,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信貸政策,利用壓力測試評估銀行體系風險,引導銀行業關注宏觀經濟風險,強化與其他宏觀經濟部門的合作與信息共享。”《年報》中表示。
5月中旬,銀監會曾召集數家商業銀行資產信貸部人士召開內部會議,就當前正在研究的“動態撥備和動態資本充足率管理”征求意見,即為銀監會正在制定的兩項新規——《動態撥備管理指引》和《反周期資本預算管理》,兩個新規的核心要義均圍繞三大原則,即“動態”、“差異化”和“逆周期”。
也就是說,銀監會的新的監管思路是,商業銀行應該根據經濟周期的變化,動態地計提撥備和補充資本,以增強在經濟下滑時的抗風險能力。上述銀監會內部人士證實,銀監會在2009年已經接受了全球金融危機后國際上關于“逆周期監管”的新思維,并采取了多項舉措,今年將加強落實。
“供求關系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地產公司的議價能力,更多銀行鑒于自身盈利要求,會更多地采取‘風險定價’的方式——就是定價能夠覆蓋風險的方式。”上述股份制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指出,到了下半年,由于監管以及調控的因素,部分銀行可能會面臨房地產信貸領域“有效需求不足的壓力”。
“但銀行可以在其他行業尋求平衡。比如一些新興產業、中小企業以及消費類貸款等等。”他表示。作者:劉關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