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欣:被飛漲的房價“拋棄”
“觀望——猶豫——追趕——恐慌——放棄”,聶欣這樣總結自己一年來的買房經歷。
去年底,聶欣拿著自己積攢和父母贊助的20多萬元首付款,準備在上海浦東買一套100萬元以內的小戶型。當時,上海樓市還沒有從低迷中走出,開發商推出各種“特價房”,聶欣的選擇并不少。“人們都在議論,認為房價還要跌,我一直想著再等等、再看看,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聶欣說,“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房價真的是低谷。可惜市場調整的時間太短,最好的機會就這樣被我自己等丟了。”
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上海乃至全國樓市開始快速回暖。“盡管當時很多媒體還在說市場回暖是假象,但我覺得不能再等了。”然而,當聶欣回過神來的時候,他看中的幾套房子已全被賣掉,相似的房源每平方米也已漲價2000元。
下半年,聶欣不斷看房,也不斷遭受打擊。房價每周都在漲,20多萬元的首付款,能買到的房子越來越小。好不容易有了合適的房源,也總是被搶先買走。“最夸張的一次,我看中了一套二手房準備交定金,就因為另一個買主騎自行車而我是步行,他更早到交定金的地方,就搶走了那套房子。”聶欣說,“買房真的就像買白菜一樣,瘋了。”
隨著年底臨近,樓市最后兩個月變得更加“瘋狂”。聶欣一直關注的一個樓盤,從年初的12000元/平方米,漲到25000元/平方米。
“上半年我還很著急,到年底,我已經不恐慌了。”聶欣調侃道,“反正我的錢已經不夠首付,房價再漲也已與我無關了。耐心等下一次房價調整吧,但愿不要再錯過機會。”
記者手記
在今年的樓市里,聶欣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許多經濟實力一般的購房者從觀望到追漲,最后被飛漲的房價“拋棄”,暫時退出了買房者的行列。即使在這一過程中買了房的普通購房者,也承受了更高的價格。一旦市場出現調整,他們很有可能要面臨資產縮水的風險。
房地產量價齊漲,帶動了經濟企穩回暖。但下半年以來,一些城市的房價快速大幅上漲,對許多以自住和改善住房條件為需求的購房者而言,其有限的支付能力根本無法應對。
有一種觀點認為,今年初市場處于低谷的時候,許多購房者抱著僥幸的觀望心理,錯過了最佳買入時機。然而,市場調整并不充分便開始轉為快速上漲,在一個非理性的市場上,又怎能要求普通購房者理性地把握這稍縱即逝的“買點”呢。
買房是一件大事,購房者出現猶豫和觀望十分正常。同時,市場能提供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的商品房并不充足,住房保障尚無法覆蓋到這一群體。市場供應的短期不足和結構性失衡,使大量購房者不得不涌入同一個市場,最終被房價“拋棄”。
臨近年終,國家連續出臺金融、土地、財稅政策,打擊囤地,抑制房價飛漲,并繼續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購房需求。無論政策的短期效果如何,至少調控的方向抓住了供應不足、投機過度等當前房價飛漲的主要原因。給購房者一種房價將逐漸穩定的預期和信心,有助于市場逐漸回歸理性。
劉進:被開發商“牽著鼻子走”
今年初,不少買房人在北京市東三環某樓盤交了“排號費”,等著開盤購房。沒想到一下“排”到年底,開發商數次推遲開盤日期。在這半年多里,房價上漲了近一倍。
“這種現象許多樓盤都有,買房人沒辦法逼著開發商開盤,只能等著。”一位購房者無奈地說。
買到房子也不省心。劉進去年在北京市西三旗某樓盤買了一套期房,主要是看中樓書上宣傳的高綠化率和優美的小區景觀。沒想到今年6月份入住時,小區環境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兒。所謂的“森林”只是草坪,“景觀道路”成了普通石板小路,綠化率也與當初承諾相去甚遠,室內的精裝修不僅材料降低了檔次,裝修質量也不過關……劉進買房時的期待完全落空。
為此,劉進聯合小區業主多次與開發商交涉,并向政府有關部門投訴。然而,由于當初承諾內容并未寫入購房合同,劉進的維權前景并不樂觀。
“老百姓咬牙花一輩子積蓄買套房不容易,房價這么高,承諾不能兌現,令人氣憤!更可恨的是,無處說理,沒辦法保護自己的權益。” 劉進很無奈。
記者手記
捂盤惜售、虛假宣傳、偷工減料……劉進遇到的問題十分普遍。幾乎所有購房者,都或多或少遇到過與開發商“斗智斗勇”的經歷。最后總是買房人無緣無故花了高價,住得卻不舒心,甚至還要承受危險。
當前,我國商品房銷售仍以期房預售為主,開發商和普通購房者之間信息高度不對稱。無論是開盤時間、銷售價格、還是房屋的品質,話語權全在開發商一邊。這一現象在今年表現得更為明顯。以至于許多購房者只能寄望于“運氣好”,碰上一個誠實守信、對業主負責的開發商。一旦陷入維權漫漫長路,購房者總是受損失更大的一方。
一直以來,房地產行業的誠信是個大問題。市場不好時,很少愿意實實在在的降價促銷;市場好轉時,捂盤惜售、制造熱銷假象甚至假按揭,推動房價非理性上漲。房子價高而質次,甚至出現“樓歪歪”、“墻脆脆”等極端質量事件。
有關部門對房地產市場監管缺乏力度,是導致購房者利益受損的重要原因。以捂盤惜售為例,近幾年來,各地都出臺了一些措施,打擊捂盤惜售。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以至于“打擊”總是不了了之。對于業主和開發商之間的糾紛,政府部門也只能采取和開發商“商量”的方式來解決,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其效果可想而知。這就更助長了一些缺乏誠信開發商的囂張氣焰。
徐元:被稅費調整趕上“末班車”
南京市華僑路的南京房產交易登記中心,辦理二手房過戶的人排起了長隊。這樣火爆的場面已經持續近兩個月。繼11月創出日均成交406套的二手房單日成交記錄后,12月上旬,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更是達到五六百套的高峰。
如此火爆場面,完全是因為政策 “末班車效應”所致。12月初,二手房交易營業稅免征時限由2年恢復為5年,買賣雙方都希望趕在政策調整前完成過戶。
早6點就趕到的徐元領到第34號,有人愿意出200元買他這個號,被他婉拒。
“其實我原本不用這么著急買房。”徐元說,沒想到營業稅這一重要政策突然變化,有些措手不及。“120萬元的房子,5.5%的營業稅就要將近7萬元,沒理由不省。”
“政府調整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打擊投機性購房,也是為了我們普通購房者。”徐元說,“但現在二手房交易,沒一個賣家會承擔稅費,都是買房人交。政策調整我能理解,但我覺得應該有更好的辦法,至少該提前宣布,就不至于弄得買房人手忙腳亂。”
記者手記
市場穩定在于供需穩定,供需穩定依賴預期穩定,而預期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穩定。
二手房政策調整的目的在于增加投機者頻繁買賣的交易成本,以抑制投機性需求。政策初衷確實是為普通購房者的利益著想。但各地在政策過渡期出現上述場景,并不僅僅是投資客在抓緊拋售,主要還是普通購房者為了省錢而抓緊購房。二手房市場是賣方市場,所有增加的稅費最終都轉嫁到購房者頭上。而5年以內的“次新房”恰是最受普通購房者歡迎、成交量也最大的房源。政策的調整,使許多購房者不得不提前入市。
財政部日前出臺政策細則,明確營業稅按差價而不是按成交價征收,實際上大幅減輕了征收額度。這一人性化的調整讓很多購房者不再急于出手。在政策短期效果達成以后,從長遠看,要真正盤活二手房市場,還需要切實降低交易稅費等成本,形成良性循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