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3時25分報道,天量信貸的江湖上,商業性房地產貸款占住了了三分之一的山頭。有媒體報稱,上海房貸早春到來,但部分開發企業“移花接木”,信貸資金用途失控,導致風險陰影不斷閃現。
剖析今年天量信貸,各家銀行“好手”出手“三招”:一招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二招為票據融資,三招為房地產信貸。而在前兩招收力后,房貸扮演著10月份以來的信貸主力。首先本身大行在信貸結構調整中,“加倉”房貸的跡象就很明顯,工、農、中、建四大行在10月份的按揭貸款增量中占到63%,占當月四大行全部貸款增量(1374億元)的56.7%。而不僅個貸,房地產開發貸款也深受商業銀行喜愛。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因擔心優惠政策到期,明年的部分購房需求在今年底釋放,這可能會對明年的按揭貸款增長造成一定壓力。但也有觀點認為,目前釋放的需求是明年年初的,而年初往往是個貸的淡季,因此是并不擔心明年的按揭貸款業務。
另外,作為樓市熱點城市之一,今年以來,上海中外資銀行房貸業務連續突破6000、7000億元大關,9月末達到7134億元,占全國房貸余額的10.5%,開發貸占比也是如此。
一方面是房地產行業信貸集中度偏高,那這就必然與信貸起伏息息相關,無異于是商業銀行的一場“與狼共舞”。 另一方面則是部分開發企業 “移花接木”,導致信貸資金用途失控。這個首先體現在,11月下旬,監管機構召集在滬中小銀行分行負責人。與會人士透露,監管機構指出“貸款行業集中度偏高,突出表現在房地產行業”。而在整體房貸質量向好的背景下,9月底,滬上中外資銀行商業用房開發貸款不良額較年初出現小幅增加。當地銀行人士稱,近幾年來,上海銀行業商業用房貸款增量多,增速較快,其潛在風險隱患值得關注。其次,與商業地產相關的經營性物業貸款,近年來也有快速增長。對此有媒體報道說,經營性物業貸款暗藏玄機,這類貸款往往被用于置換貸款,借著經營性物業貸款之名,開發商獲得的信貸資金實際上是用于償還借款人的存量貸款。而在做高手中持有的商業地產評估價值后,開發商不僅可以獲得超過存量債務規模的經營性物業貸款,其多余的信貸資金,可能會被改變用途,不排除用于購置土地或新項目開發的可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