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yè)模式——“簡單”不簡單》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商道》,我是王凱。在北京有這么一位小伙子,剛買了一套精裝修的房子。前不久他偶然跑到一個家具市場轉了一圈,回來竟然把精裝修房子的墻、地板、門全給拆了,到底是什么讓這個年輕人這么沖動呢?
解說:
這位給自己房子動大手術的人叫杜勇,剛拿到新房鑰匙的他本打算為新家添置些家具,偶然去了一趟北京四環(huán)邊上的博洛尼家居體驗館,便按捺不住興奮,要將屋子來了個大換血,徹底改造一番。
展示家居
同期:
杜勇:在他店里看到了一個整體解決方案,就像我現在的感覺是黑灰藍的,用燈光,用點光源去營造那些點滴的環(huán)境,小的空間
解說:
與其說眼前這套樣板間的裝修打動了杜勇,不如說這樣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他所向往的。
紀實段落:
杜勇:我這樣打開,色彩變了,進到另外一個空間,這是我的主臥,現在是很暖的一個調子。你看到沒有,為什么這塊還有一個門呢?這是門,因為這是主衛(wèi),我用一個掛的,就把它藏起來了。
同期:
杜勇:他的思想其實已經跳出,我們有什么,我缺什么我補什么的概念,而是一個整體的設想、一個設計。
解說:
從最初換一扇門到裝了九扇門,從三五萬元的預算到后來三十萬的花費,杜勇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販賣這種生活方式的幕后推手就是這個光頭:蔡明,博洛尼家居裝飾集團的CEO。蔡明滿口不離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給顧客提供整體家居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博洛尼核心的商業(yè)模式。
訪談
記者:您定位自己是整體家居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這個怎么理解呢?
蔡明:中國是毛坯房為主,所以逼著我們的消費者要從一個非常最基礎的,用什么樣的水泥、用什么樣的大新板、用什么樣的地漏,才能夠廁所是不反味的,/平均一個客戶,大概要跑200個供應商。所以裝修就是扒一層皮,很多人想離婚就是裝修,基本上裝完修倆人就吵得差不多了。整體解決的話就是,從前端設計到施工項目管理、到建材、家具、后期軟配飾,整體入住的全過程,進行整體打包。
記者:你們全包,相當于一個打包的服務?
蔡明:對,
記者:你覺得重點部分是在哪一塊?
蔡明:重點其實最開始就是體驗的過程,16種生活方式的體驗過程,到底你喜歡哪種方式,你的自己的個性化表現在哪兒
解說:
傳統(tǒng)的家裝模式都是設計師通過效果圖向顧客描述裝修風格,而蔡明則打造了以情景式體驗為主的家居館,推出風格迥異的十六個樣板間,古典的、奢華的、中式的、簡約的…簡稱“十六間宅”。給顧客更為直觀的引導,發(fā)掘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喜好。所以蔡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是做廚柜的,也不是噴油漆的,我們賣的是生活方式!
紀實段落 4種生活方式:
記者:這間顯得很特別,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蔡明:這是一種參考了黑客帝國的主角尼奧的生活,不到35歲,強壯有力量,喜歡交女朋友,對黑夜有一種控制欲的這么一種男人。所以它會跟鱷魚皮這種很黑很酷的配飾的銀,這種代表未來感的銀來搭配,就是它的整個一種調子。
蔡明:就是年輕的女性對生活非常熱愛,很陽光,積極向上這種感覺。圓形的燈,到圓形的便幾,圓形的餐桌,以及這種泡泡,都是一種對她的心靈的這種寫照。
主持人:別看現在,蔡明說起生活方式是頭頭是道的,您恐怕想不到,他之所以這樣做,竟然是因為害怕競爭才生此計策。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蔡明還只是個賣櫥柜的小老板,當時行業(yè)內的競爭已經開始白熱化,成本拼不過廣東、浙江,市場又被海爾這樣的大品牌占據,蔡明整天琢磨到底怎么能避開對手呢?
解說:
為此,蔡明跑到了歐洲尋找機會,一次到意大利參加家具配件展,蔡明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完全震驚了。于是蔡明當即退了機票,揣著在展會上抄的一長串意大利櫥柜廠家的名稱和地址,租了一輛車,雇了一個意大利司機,整整轉了23天。
訪談
蔡明:看到旁邊有一個大門寫著Cucina,就是“櫥柜”的意思,我們就進去。一天平均看6家,所以有100多家,所以說我為什么看吐了呢,就是看得太多了,實在受不了了。
記者:轉了一圈下來,你覺得你最深的感觸是什么?
蔡明:我最深的感觸就是,這是一整條產業(yè)鏈。
記者:怎么講?
蔡明:廚房以前就是櫥柜,但是后來發(fā)現櫥柜是五大系統(tǒng),就是柜體系統(tǒng)、門板系統(tǒng)、臺面系統(tǒng)、五金系統(tǒng)和這種叫做智能系統(tǒng)。比如說我們合作的設計師,他要做馬賽魚頭湯,他平常自己是不會做的。他但凡要做湯的時候,要么就是要開PARTY,要么就是他的新女朋友,他要露一手。所以說,他不會一個人在小黑屋子里邊去做魚頭湯,我一定是在做的時候要跟我的朋友交流,所以這種交流我需要一個這樣的導臺,需要這么一個小吧臺,我在這兒做,他能跟我進行交流,這就是生活方式。
解說:
回國后的第一件事,蔡明就炒了自己的設計師,親自上手設計櫥柜,在利潤豐厚的高級整體櫥柜市場,蔡明開始了個人的奮斗。
解說:
您可能想不到,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奮斗》還跟蔡明有點關系,他就是男主角陸濤的原型。蔡明向來個性十足,不按常理出牌,上大學時還是北航的霹靂舞冠軍,如今又自娛自樂的在自家戲樓上唱唱昆曲。
訪談
記者:聽說你的辦公室里面,好像并沒有你的辦公桌是嗎?
蔡明:因為我沒有對辦公桌的需求。
記者:你平時都怎么辦公?
蔡明:因為我基本上不在辦公室里待,第二,也沒有公文讓我來簽字。
記者:那你都在哪待著?
蔡明:我覺得自己需要很多靈感,靈感坐在辦公室里是得不到的,所以我的靈感就來源于我到處去看展覽,去跟銷售人員,各種設計師、競爭對手去看,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的工作方式。
記者:您覺得什么樣的人適合在辦公桌上辦公?
蔡明:反正不是我。
主持人:就在蔡明衣著光鮮,滿世界飛著參加各種建筑展、藝術節(jié)時,他著手開始打造名副其實的整體家裝系統(tǒng),從廚柜、衛(wèi)浴到窗簾、臺燈,上萬種產品應有盡有,整合一條龐大的家裝產業(yè)鏈。不過,也有很多人質疑,這么龐雜的產品線,又有多少產品真能賺到錢呢?
主持人:在博洛尼的體驗館里,不僅有不同裝修風格的樣板間,還有櫥柜、衛(wèi)浴、家具等上萬種產品,甚至一個門把手,一個水龍頭都有幾十種花樣,這還不夠,蔡明還建了4個工廠,生產其中絕大部分的產品,不用代工,一水用自己的工人生產自有品牌。乖乖,真是個大工程,這么多的產品、這么多人員,蔡明忙得過來嗎?
訪談
記者:現代商業(yè)追求的就是做深、做專做強,你是反其道而行之,大而全,我們發(fā)現你是愿意把事情復雜化,為什么?
蔡明:其實就是為了建造一個競爭的門檻,其實更重要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要這個,你只有復雜了才能提供這個。
記者:你覺得越復雜、越個性化,你覺得越好干?
蔡明:對。因為我懼怕競爭。
記者:為什么懼怕競爭呢?
蔡明:如果我只專注一個單項,那么那個單項必然面臨著你的對手快速COPY你,這種情況下你只能是慘烈的價格競爭。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整體的產品,那么競爭對手一般來說它是做單項的,你學了我的櫥柜,學不了我的衛(wèi)浴,學不了我的家具,學了我的家具學不了我的門和地板,這不可能都學,這是我第一個給競爭對手制造的門檻。
記者:復雜的話它的門檻就高了,是嗎?
蔡明:對,我認為這樣是藍海,一小盆藍水,一倒紅墨水,它立刻就變紅了,但是我是一片藍色的大海,我倒十瓶紅墨水它也變不紅,所以一定要深藍,就是一定要有足夠的競爭門檻,競爭對手很難跟進。
解說:
為此,蔡明網羅了一批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人才,從研發(fā)到產品設計師林林總總有一千位,這在別人眼里難以想象,設計人員向來人力成本極高,又不好管理,但蔡明一點不慌,他還是“打包”。
訪談
蔡明:設計師如果都是大的設計師,我們早就養(yǎng)不起了,但是我們大設計師只用很少的人,就是那幾十個,這是個大價錢去獲得的設計。
解說:
蔡明每年數以千萬元的設計投入,與全球40多位頂級設計師合作,包括前寶馬總設計師CHULK PELLY、華人首個奧斯卡金獎得主葉錦添,頂級設計師提供了國際一流的家居原創(chuàng)設計,每5年徹底換代更新一次,以保證緊貼潮流。其余的家裝設計師,根據各個家庭的特點,快速復制十六種設計風格,將復雜的室內設計標準化。
【訪談
蔡明:比如說配色,像黃橡,要么配白,配深黑藍,要就是酒紅,這三個顏色跟黃橡配的,所以這三種配法都不會錯。
記者:它就是按照這個標準去復制的是嗎?
蔡明:沒錯,你看似變化多端,實際上背后都有邏輯,邏輯并沒有那么復雜
記者:對于這種剛剛培訓不久的上崗的設計師,你憑什么就覺得他可以理解這種大師的理念,他設計出來的產品是不是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蔡明:實際上他設計出來的產品肯定是不行的,就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是說,你甚至于把這三百首唐詩里面的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你都能挑毛病了,這時候再做詩,水平一定不會太差,同理我們設計師這種設計方式就相當于唐詩三百首,你必須堅決執(zhí)行,在它的基礎上,你說這句不太好,我調調這可以,如果你拋開了這個完全自己做,除非你已經成為大師。
解說:
隨著客戶群的擴大,蔡明又開始復雜上了,打造出三個品牌,科寶面對白領一族,蔡明提出“懶裝模式”,65天拎包入;博洛尼的16種生活方式面向中產階級;而對于高端別墅,蔡明推出了鈦馬赫。雖然服務人群不同,不過無一例外,全做的是整體解決方案。
訪談
記者:我翻了一些數據,你們整體裝修一般都會配四到五種產品,這樣的組合搭配能占到你們銷售量的60%,其余的不賺錢的產品怎么辦?
蔡明:消費者要的是個總的感覺,他要省心,還能夠獲得一個總的效果。而如果說消費者的產品都從我這里買的話,反而價格上得到好的價格。
記者:這怎么講?
蔡明:你只從我這買一把椅子,我再怎么樣我也掙10塊錢吧。但是如果你在我這里買了5樣東西的話,我至少可以掙到20塊錢,我就比別人能掙得多。
記者:就是說你的利潤其實來自于你的整體解決方案,并不是靠單品。
蔡明:對,我并不追求單品的利潤率。
記者:那當這些銷售不理想的時候,你有自己的工廠,你還得給這些工人發(fā)工資?
蔡明:我的工廠完全是按定單制造的,我們沒有任何庫存。
記者:零庫存?
蔡明:對,我們完全是定制,按定單制造。所以我們有一套32毫米的柔性化制造線,是德國的,在這個系統(tǒng)下它就隨便改變,但是你要保證每一個改變永遠是32毫米的倍數它就沒事,它就還可以批量制造。
記者:你最大程度在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同時你又想方設法進行標準化,這兩個是不是挺矛盾的?
蔡明:對。如果要沒有這個柔性制造技術就不可想象,就是如果我要滿足顧客的個性化,就面臨著我變成了一個大作坊。每個工人師傅自個兒敲自個兒的叫作坊。這樣的話其實我的成本增加得很少。
主持人:意大利的設計、德國的制造、中國的成本這成為了蔡明的殺手锏,不但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又給競爭對手筑起了高圍墻,同時還最大程度降低生產流程的成本,蔡明的整體家裝一直維持在40%的毛利空間。不過自打今年年初,向來喜歡復雜化的蔡明開始做減法了,要追求簡單化了,怎么突然一個180度大轉彎呢?
主持人:一向推崇復雜化、高門檻的蔡明突然提出要做減法,要變簡單,這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這和之前的做法南轅北轍?蔡明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解說:
自打2004年推出整體家裝模式后,蔡明完全貢獻了休息日,每天有開不完的會,面對這么多人和物,蔡明覺得十分疲憊,給競爭對手筑起了高墻,自己也深陷圍誠之中,他想變得輕松。
訪談
記者:你不是向來喜歡把事情做復雜嗎?復雜了門檻高了別人就進不來了,你現在提出做簡單,做減法,這不很矛盾嗎?
蔡明:因為很多時期都是輪回,創(chuàng)新,這種復雜化,到了一定程度,你會發(fā)現,我發(fā)現變是永恒的,就是變這件事是不變的,必須得變,當我們發(fā)現這個模式,我們獲得了第一階段的成功之后我又發(fā)現這個模式又出現它的弊端,這個弊端的話,就是我要把這個模式再簡單化。
蔡明:我還是保持了我的整體解決方案,但是我們自己不把精力放在每一個單品上,我就想只有一種方式,就是我把我的這些單品打造成創(chuàng)業(yè)平臺給我們的優(yōu)秀的員工當老板的機會,你把這個項目做到全國第一的時候,我可以給你51%的股份,這個板塊你是老板了。
解說:
蔡明決定效仿陳天橋,打造創(chuàng)業(yè)平臺,除了留下核心業(yè)務,其他產品生產全部外包,發(fā)揮每個人的積極性。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單獨的產品都成為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板塊,同時反過來支撐蔡明的整體解決系統(tǒng)。
訪談
記者:有一類人認為蔡明外表放蕩不羈,還有一類人會覺得其實蔡明是什么事都想得特明白,很謹慎,你覺得哪個是真實的你?
蔡明:兩種都是我,我覺得我最大的特點就是平衡,我必須走的路就是一種創(chuàng)意型的路,就是必須創(chuàng)新,任何東西都必須創(chuàng)新,這是我的生存之道,但是同時我又知道,玩藝術不能被藝術玩死,或者不能被藝術玩了,你要明白最后你做的還是個商業(yè),它必須是要有回報的,你要對你的股東負責,這一點我非常清楚,所以我既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我又要符合商業(yè)邏輯,因為根本上我還是個公司,我不是一個藝術家,我是一個商業(yè)行為。
主持人:外表放蕩不羈,內心卻心細如發(fā);有時像個藝術家,卻又時刻盯住預算……這就是蔡明,個性十足,不按常理出牌,但他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曾經的復雜化是蔡明設給競爭對手的一道檻,現在回歸簡單,這還是一道檻,重要的是,他尋找到了鏈條中最有價值的核心:整體家裝設計。好 ,感謝收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