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簡稱北京市建委)日前約談15家開發商,告誡其不要捂盤惜售的消息讓樓市再起波折。這件事發生的背景是全國房價的再度上漲。
國家統計局7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環比也上漲0.8%,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這表明,自去年10月份以來全國住房均價首次出現上升跡象,全國房價下降的大勢頭已經開始扭轉。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北京市建委約談捂盤企業,雖然措辭強硬,卻并無實質判罰,更沒有發文件、出政策,因而其象征意義更大。它從側面表明,出于對當前房價再度上漲的憂慮,政府方面未來或將更多采取不出臺實質性政策、更多依靠輿論影響市場預期的手段,鉗制樓市投機行為。
實際上,自房價再度恢復上漲以來,“軟調控”就從未間斷。5月底,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的兩份文件,明確提出今年將研究開征物業稅。一石激起千層浪,各類利空房地產的評論、解讀接踵而至,地產股數日表現疲軟,整體跌幅居前。
隨后,國家統計局首次對國內40個重點城市展開房價成本調查;國土資源部高官親自出面公布調研數據,回應全國工商聯對地價占比房價過重的指責;國稅總局又針對多家大型房企開展稅收稽查工作;而近日,輿論熱衷關注的話題則是起自杭州、南京等地的第二套房貸收緊的消息。
事實證明,這些政策吹風式的軟調控手段,均對過度躁熱的市場預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影響當期股市中資金對房地產股的流向。
一個普遍共識是,信貸資金的大量流入是造成眼下房價攀升的重要原因,但出于經濟保增長的壓力,直接的政策調控如緊縮銀根、放松地根恐不宜施行,道理誰都明白:樓市表現必然會影響經濟發展,房地產仍是經濟增長的不可或缺的拉動力。因此,政府方面的最明智選擇是對樓市升溫持中性態度,由過去“粗暴打壓房價”的硬性調控,向“引導預期、調整結構”的軟性調控轉變,讓市場治理手段更有分寸。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速達到7.1%,這說明下半年“保八”任務仍顯艱巨。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所言,下半年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應是提高經濟回升的“質量”。這也是我們對房地產的期望:如何讓房地產在下半年收斂其一意孤行、一味狂熱的作派,更多地為拉動整體經濟做出貢獻,相信如果采取適度的柔性手段,在細節上多下功夫,這個目標就不會偏離我們的視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