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被稱為“長沙最牛釘子戶”的11戶住房全部拆除。被拆遷人戶主代表說,這是協議拆除,并非強制拆除。拆除雙方最后的協議價格為200多萬元。據悉,拆遷地段有上億元投資。目前,開發商已向有關部門申請破產。(9月24日《瀟湘晨報》)
因為少數拆遷戶不愿拆遷,導致工程受阻,整個項目不能辦理產權證,開發商損失不小。但是換個角度看,我認為“釘子戶”導致開發商破產的說法是一種慣性思維,缺乏說服力。既然政府有關負責人認為“釘子戶導致開發商破產”,就應該拿出具體數據說話,隨意詆毀“釘子戶”不厚道。
從法律的角度看,公民房屋在取得法律產權后,已變成公民的私人財產,并不具有公共性。在沒有簽訂拆遷相關協議之前,“討價還價”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而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市場是有風險的。開發商拿地蓋房,也沒有穩賺不賠的丹書鐵券。
開發商破產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決策失誤、經營不善、資金鏈條斷裂、經濟大環境制約等。而且開發商事先應對拆遷難度作出充分估計,形成對策。有關方面因為公民堅持主張拆遷補償權利,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在協商拆遷上,就把開發商申請破產的責任歸咎于“釘子戶”有失公平。何況,與開發商討價還價是公民天生的權利,把未順從開發商意愿痛快拆遷的公民稱為“釘子戶”,本身就充滿歧視意味。(葉祝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