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挾咄咄逼人的資金優勢,國企在房地產市場風頭強勁,一些國企、央企更是頻頻成為“地王”買家。
持續的“國企熱”會不會“燙傷”房地產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部分國企借助于資金優勢進行的開發、拿地行為,將進一步刺激房價過快上漲,對房地產市場帶來較大沖擊,并增加后市調控的難度。房地產業“國企熱”利弊如何尚難定論,但應警惕其“做大”樓市泡沫的可能性。
房地產“升溫”,國企“發熱”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房地產企業銷售額前十強中,包括前三名在內的六家企業均為國企。戴德梁行華東區綜合住宅服務董事伍惠敏說,2007年A股市場排名前十的房企中有六家是民企,而今年則是國企“一統天下”。
在土地市場上,國企表現更為強勢,是各地“地王”最主要的買家。比如,4月29日,杭州上城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7億元奪得南山路勾山里B地塊,樓面地價高達4.6萬元/平方米,成為今年樓市回暖過程中重點城市首個“地王”。6月30日,中國中化集團旗下的中化方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40.6億元摘得北京廣渠路15號地塊這一當地“地王”;7月23日,金地集團以30.48億元拿下上海青浦區趙巷鎮10號地塊,創下2009年上海新“地王”。8月和10月,中國保利集團控股的保利地產先后成為蘇州和南京兩地的“地王”得主。而在9月先后刷新上海“地王”紀錄、將地價推高至70億元以上的中國海外發展等,也均為國企。
綜合來看,國有資本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入房地產市場,一是通過地方政府控股的“城投公司”進入當地的一級土地開發市場;二是憑借資本優勢進入土地二級市場;三是收購優質寫字樓等持有型商業物業。其中,土地市場是國企爭奪最激烈的領域。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正退出重點城市。《浙商》雜志日前針對30家較為知名的民營房企作了調查。這30家房企中,有18家房企今年以來沒有拿過一塊地。有地進賬的12家房企中,7家企業所購土地位于南寧、黃山、鎮江、紹興、溫州、寧波等二、三線城市。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