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住房是民生之要。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一份關于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報告,實在令人吃驚。到今年8月底,全國僅完成中央預算安排投資的23.6%,不足1/4。這樣的成績單,是因為金融危機對政府財政資金的沖擊嗎?恐怕不然。事實上,對于保障性住房建設,地方政府真正缺少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
2008年下半年以來,為了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促增長、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項工作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它對改善困難群眾住房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時至今日,各地交出的卻只有這樣一份讓人失望的成績單。
自從今年5月北京廣渠門外10號地創出“地王”以來,全國重點城市的土地市場便吹響“集結號”,各地“地王”層出不窮,土地出讓市場一片繁榮。與此同時,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連漲7個月。有經濟學家說:“紐約的房價現在只是上海浦東樓價的一半,而人均工資是上海的7倍。”與如此火爆的房地產市場相比,保障性住房建設卻顯得日益冷清,幾乎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土地出讓費用在地方政府財政中占有極大的份額。一旦地方政府大量興建保障住房,必然會減少因賣地而取得的收入。從根子上講,一些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上動作遲緩的原因,不是資金不到位,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重要執政理念不到位。地方政府熱衷GDP的增長數字,熱衷巨額的土地收益,卻冷淡了保障性住房的資金到位和建設速度。
又值年終歲末,各地政府都在計劃出臺明年的政策措施,打算要為百姓解決多少件民生大事。筆者真心希望,各級政府對待民生問題要真心實意,不要虛情假意;要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不要成天把“民生大于天”、“執政為民”之類的話語口號喊得震天響,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失信于民。保民生,需要的是把耳熟能詳的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這考驗的是各級領導干部的執政理念、執政能力、執政水平和執政智慧。(程凱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