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車輛行駛而言,啟動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啟動后的行駛安全。目前的中國經濟就面臨著這種境況:今年的保八目標實現之后,明年經濟如何保持平穩或實現軟著陸?
擺脫金融危機影響的速效藥是通過擴內需實現保增長。由于今年以來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其重頭戲除了投資“鐵公基”之外,就是通過房地產整體帶動上下游幾十個產業發展。目前來看,政策的有效性自不待言,面臨的依舊是重重挑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之后,公眾最為關注的是:高房價還會延續多久?房地產業將對明年的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有必要先看看目前的房價。11月份,重點城市的房價的環比和同比繼續“雙漲”。長城證券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09年年初以來,一線城市房價指數從90上漲至146,漲幅達62%;而2007年高峰期的房價指數也不過110。一線城市中心區房價已經超過迪拜。聯想起上個月的迪拜危機,不能不令人倒吸一口涼氣。
“租售比”是指使用面積的月租金與建筑面積房價之間的比值。國際通行標準在1∶200到1∶300之間。這意味著如果把房子出租,200個至300個月(約16年至25年)內能收回房款,這樣買房是劃算的。而中國指數研究院指數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目前北京地區房屋租售比達到1∶434,上海地區達1∶418,遠高于國際警戒線。看來房產的投資價值相對變小,樓市泡沫有不斷積聚的趨勢。
而且,房價已經波及到蔬菜價、糧油價等民生領域的物價總水平,進一步加大了通脹的壓力。
再看看房價高漲的原因。有專家認為,大部分開發商對于2009年整個市場形勢的預期不足,推出的樓房產品跟不上市場的發展需求?稍幃惖氖,經濟學的供需原理似乎難以解釋目前房價的躥升。因為對于買房者中有多少人是用于自居(可稱之為最終消費者),有多少買房者是在投機(可稱之為投資人),目前還難以作出較為可靠的估計。由于投資者看重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獲取租金,而是博得房價上漲前后的差價,房地產已經成為其投資工具。所以說,房價狂漲的重要推手,是為賣而買的投資需求,而非為住而買的消費需求;能反映經濟真實狀況的是消費需求,并不是投資需求。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業難道是扭曲了的經濟“晴雨表”?
再者說,如果投資者是利用自有閑置資金去炒房也就罷了,但如果利用的是銀行信貸,風險就可想而知:一旦房價大幅回落導致房產轉讓不出去,投資者面臨的是還貸難,銀行面臨的是資產風險。2009年銀行將近10萬億元的信貸中投入房地產業的資金比例可能并不在小,所以說中央采取何種宏調政策結束炒房這場“擊鼓傳花”的游戲,讓最終消費者而不是投資者成為最后的接“花”者,無疑十分重要——但就目前多數中國人的消費水平而言,高房價目前顯然不可能使其成為最終消費者——看來經濟風險一時難以消解。
為給房價退燒,有眾多學者給出了建議,如政府應增加土地供應量,增加物業稅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開發商多建房,多建廉租房等等。這些建議都有一定道理。但以往許多事與愿違的事實還是告訴我們,事情恐怕不那么簡單——任何措施都是雙刃劍。政府對當前過熱的經濟還需要采用更多技術性加藝術性的調控手法。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一方面延續今年的政策,支持房地產的發展,另一方面奠定了三個主基調以微調房地產業:一是加快農村向城市化的邁進步伐;二是加大普通商品房供給,支持自住和改善性需求;三是解除農村轉移人口的落戶障礙,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再聯動實施其它與民生相關的一系列政策,全國的總體房價有望攤薄。
房屋是一種特殊商品,它的需求漲跌不能完全交給市場去調節;房地產開發目前系中國經濟的根本命脈所在,政府必須積極干預。如果說2009年是中國經濟大力休整的出征年,2010年就是中國經濟揚帆遠航的破浪年。能否使明年的房地產業保持穩健,是我國全面走出危機而又不致重陷危機的關鍵一環。
大考,才剛剛開始。(姜飛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