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的好幾場大會和分組會,都開成了對高地價、高房價的聲討會。很多代表委員都對“地王”頻出帶來的不公表示擔憂和憤懣。然而,就在兩會閉幕的次日,一些央企的競價牌竟然無所顧忌地頂風舉起,一口氣在北京拍下了三塊再創紀錄的“地王”。
先是遠洋旗下的北京遠豪置業以40.8億元拍得朝陽區崔各莊鄉大望京村1號地,隨之北京中信新城經過64輪角逐,以52.4億元將大興亦莊住宅及商業地塊拿到手,打破了遠洋幾小時前創下的紀錄;還沒等人緩過神來,中國兵器旗下的北京世博宏業又以17.6億元拿下海淀區東升鄉居住商業用地。
此輪一些央企的爭奪不僅延續了不計成本的作風,還讓我們看到了幾張更神秘的面孔,那就是中國兵器、中國煙草的強勢進場。雖然后者在最后一刻輸給了遠洋,但它和中國兵器形成的絞殺格局,還是讓人看到了地王兇猛的一面。
那么,為什么在強大的中央決策和民意壓力面前,仍有約七成央企將副業當作“速效救心丸”涉足房地產,甚至在輿情洶涌下逆流而上?除了巨大的利潤誘惑外,關鍵是管理部門的約束不力,2004年,國資委就下發《關于中央企業房地產業重組有關事項的通報》,擬將非地產主業的央企,排除在房地產市場之外,但時至今日,這項工作進展十分緩慢。軟約束導致央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直至失在了劃定房地產經營主業、副業最基本的警戒線。雖然去年年底,國資委有官員就把房地產歸為“高風險領域”,告誡16家之外的央企要“慎入樓市”。后來,國資委更是多次召開會議,要求屬下別碰“地王”,但從這次一些央企的“頂風犯科”看,這樣簡單的警告顯然無濟于事。
除了國資委眼下拿不出震攝央企奪地王的辦法外,今年央企采取的新的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標,也無形中刺激了央企的奪地、囤地欲望。因為按照現行考核指標,無論你是“黑貓”還是“白貓”,只要跑贏資本就是好貓。如此以來,就有更多類似軍工、煙草甚至是鹽業、農資等央企國企,都希望抄小路在樓市“掙快錢”。畢竟囤地建房再坐等升值,要比研發那些高風險、長周期的大型實體項目錢來得快。
而且,地王不計后果的出現,除了中央穩定房價的號令無法執行外,還給那些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一劑更寬心的“強心針”。畢竟“大地主”會收入更多的土地紅利。不知這次央企在北京“一日三得地王”的做法,會不會給剛剛宣布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帶去一些不太平?
一些央企這樣瘋狂拿地的“內循環”肉搏,卻苦了望房興嘆的普通民眾。因而,我們有必要將這起事件看作是一起“政治性事件”或對“民意的違背”。因為,一些央企逆民意、爭地王,槌挑公平正義的行為,是對央企應有價值觀和社會責任的背棄。這種強占公共資源的行為,有可能在樓市不穩的大氣候下,形成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更大沖擊和挑戰。
其實,世界上沒一個大國的“央企”,是靠買賣地王和樓市套利實現自身發展的。希望國資委盡快在其經營房地產的主業和副業劃分上不再優柔寡斷,切斷央企拍地的資金來源,否則民眾所質疑的將不只是央企本身,而是國資部門的監管能力和公信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