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國家調控房價政策密集出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抑制土地價格過快上漲”,一邊是北京一天誕生三“地王”,六環期房均價過萬元——
盡管是傳統的交易淡季,成交量明顯下滑,盡管調控政策頻頻出臺,各級政府官員不斷地堅定表態,但似乎仍然勒不住房價繼續上漲的韁繩。
3月15日,兩會閉幕的第二天,北京市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2月,北京市四環路內商品住宅期房均價首次突破3萬元/平方米,六環路外的房價也首次突破萬元大關。
就在同一天,北京土地市場接連誕生3塊“地王”,并分別創下52.4億元總價紀錄,以及2.75萬元/平方米和3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紀錄。
許多普通購房者原本認為房價會在本輪調控中穩定甚至有所回調,而創紀錄的房價和地價卻讓他們再度感到焦慮和恐慌。房價要漲到什么時候?旨在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調控政策能否起作用?“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的目標,正變得更近還是更遠?
① 普通購房者“就這樣被拋棄”
-一個年收入6萬元左右的兩口之家,按照目前的價格要在北京六環外買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不吃不喝需要15年的時間
在北京,近兩年由于購房者收入增長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速度,大量需求開始向通州、大興等北京郊區甚至燕郊等遠郊區轉移,從而造成郊區房源出現局部供不應求,不斷推高郊區房價。目前,遠郊區縣每平方米超過2萬元的項目已經屢見不鮮。另一方面,郊區房價不斷上漲,助長了房價上漲的預期,又進一步助推主城區的房價。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房價不斷上漲。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1—2月,北京六環外期房均價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409元/平方米。同期,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頭兩個月共為5335元。據此推算,一個普通的兩口之家年收入大約6萬元左右,按照目前的價格要在六環外買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不吃不喝需要15年左右的時間。
這意味著,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甚至中等收入家庭已經很難在六環內買房置業,他們幾乎已經被北京的高房價“拋棄”。
對主要由這些家庭構成的普通購房者群體而言,解決“基本住房需求”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高房價。
咬牙想買房,但市場上真正適合這些家庭的中低價位、中小戶型的普通商品房難覓蹤影,且大多數位于交通不便的遠郊區縣。希望購買經濟適用房或限價房,無奈覆蓋面有限,多數處于中等收入水平的普通家庭短期內無法被納入保障范圍。退而選擇租房,盡管“盤活住房租賃市場”的聲音已經呼喊了多年,但租房難、租房貴、不穩定的現實情況,讓許多家庭不敢長期租房。
于是,廣大普通購房者不得不面對“買不起、買不到、沒保障、不敢租”的尷尬境地,逐漸形成一個特殊的、群體龐大的“夾心層”。
“房價不斷上漲,從根本上講是市場的力量在起作用。”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由于近幾年首都北京快速發展,城市價值不斷提升,對人口的集聚能力也不斷增強,由此帶來的房地產價值提升和住房供需矛盾,推動房價不斷上漲。但漲幅過快、大多數普通購房者無法承受高房價的確是一個大問題,應該引起政府高度重視。
盡管各級政府已經表態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房價過高的局面短期內似乎難以改變。而且,房價上漲速度遠快于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的情況,正從一線城市開始蔓延,越來越成為普遍性問題。央行日前公布的一份針對全國儲戶的調查顯示,逾七成居民認為當前房價“過高,難以接受”。自2009年2季度以來,城鎮居民反映房價過高的占比逐季攀升,各收入水平持此判斷的居民普遍增加了一成左右。
“這種局面不利于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有可能導致市場出現大幅震蕩,后果令人擔憂。”董藩表示。
② “地王”頻出,推波助瀾
-關鍵時期,央企不惜代價推高地價房價,打破平穩局面,使市場再度出現非理性的漲價
又見“地王”,又是央企。
今年初,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北京土地市場曾出現過冷清的場面,2月24日進行的“虎年第一拍”甚至以一半地塊流拍宣告收場。就在人們普遍認為土地市場冷清預示著開發商對市場預期發生改變,房價有可能迎來“拐點”的時候,3月15日一天之內便誕生3塊天價“地王”,且競拍現場競爭激烈,讓人們大跌眼鏡。
事實證明,盡管調控政策不斷出臺,但開發企業對北京等一線城市今年房地產市場的前景仍然看好。
“調控政策對市場會產生一定影響,勢必讓購房者觀望,但不會有根本影響。”萬科北京公司總裁毛大慶告訴記者,“今年調控政策的特點是有保有壓,既要防止價格過快上漲,又要保證銷售量的穩定。只要銷售穩定,開發商就可以看好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天內拍下3塊“地王”的,全部是有央企背景的房地產企業。其中,中國遠洋的子公司斬獲大望京地塊,中信地產拍得亦莊地塊,中國兵器集團的子公司競得薊門橋地塊。
去年下半年,實力雄厚的央企曾在各大城市掀起爭奪“地王”的高潮,引起爭論,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在多個場合提醒央企“不要做地王”,“國十一條”也明確提出,“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要進一步規范國有大企業的房地產投資行為。在安靜了一段時間以后,央企在土地市場上再次集體亮相,格外引人關注。
以50.2億元拿下總價“地王”的中信地產相關人士則表示,中信地產是“按照市場化的要求,在可承受的價格范圍內參與了該地塊的競買活動”,并且“按照中信集團的要求,承擔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濟責任。”
和去年所有的“地王”故事一樣,隨著新“地王”誕生,近幾天,3個地塊周邊的二手房價格應聲上漲。
巧合的是,在樓面地價遠遠高于同區域房價的情況下,3家開發商接受媒體采訪時均異口同聲地表示,以“地王”價格拿下的地塊“并不貴”。“我們看好北京市場的前景,一個項目要經過幾年的開發,價格會穩步上漲。”遠洋地產某負責人說。
“最大的危害是對市場預期的影響。土地價格這么高,房價能不高嗎?”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調控政策逐漸落地,今年前兩個月樓市成交量下滑,土地市場趨于冷清,購房者也逐漸擺脫恐慌,開始觀望。房地產市場正在向逐漸趨于理性和穩定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健康的調整。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央企如此不惜代價推高地價房價,打破了來之不易的平穩局面,使市場再度出現非理性的漲價。“央企應該是樓市的穩定劑,而不是催化劑。”上述人士表示,“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缺乏一種有效的手段和制度,來遏制央企的‘地王’沖動。”
③ 會不會再次“越調越漲”?
-房價上漲壓力仍然很大,期待政府投入更多調控“彈藥”
今年以來,本輪力度空前的調控政策已經開始逐漸起作用。1月,北京新建商品房成交8698套,環比減少42.3%。2月份受春節長假影響,成交量進一步大幅下滑。多數民營開發商對市場也表現得相對謹慎,不再盲目追逐高價拿地。相應的,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樓盤促銷活動開始涌動。一切似乎都預示著“拐點”有可能出現。
然而,就在人們對市場穩定越來越有信心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房價、地價紀錄,讓許多購房者回憶起房價“逢調必漲,越調越漲”的歷史。
“近期房價繼續上漲,主要是因為市場慣性。同時,調控政策的落實、見效需要一個過程。”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朱中一表示,過去的幾次宏觀調控,增加供給的手段不多,效果也不明顯。因此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后,被壓抑的剛性需求集中入市,造成推動房價快速上漲的局面,給人造成“越調越漲”的印象。而本輪市場調控把增加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給作為放在第一位的手段,并從增加土地供應、規范市場秩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辦法。這樣的政策組合,不僅有利于通過平衡中長期的供求關系來穩定價格,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穩定廣大普通購房者的預期。
“從整體上看,今年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調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朱中一說,但在個別優勢明顯的地段和項目,房價仍然存在上漲的可能性。
理性的看,在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住房的供應在一定時期內必然是短缺的,這在一線城市尤為明顯,成為造成房價持續上漲的根本原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在兩會期間表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房價上漲壓力將仍然很大。“但中央政府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更大。”
短期內房地產市場會不會迎來拐點,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供求關系是否改變;二是政策面會不會進一步緊縮;三是開發商的資金情況和預期,會不會讓他們做出降價促銷的選擇。
中國銀行近期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供求方面,當前樓市觀望氣氛進一步彌漫,但庫存水平較低。資金方面,由于我國今年將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目前房地產開發商的現金流充沛,資金寬松程度遠超2007年水平,短期降價促銷的愿望并不強烈。因此,盡管住宅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已經為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敲響警鐘,成交價的上漲已顯乏力。但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還不會立即展開。
政策方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政府還有許多“彈藥”可用。北京萬科總裁毛大慶認為,全國兩會召開之后,是否還會出臺相關的調控政策,主要取決于3、4月的樓市走向。尤其是3月份,市場如預期的出現調整,相關政策暫時不會出臺。如果之前的政策收效不明顯,相信依然會有進一步力度更大的措施出臺。
④ 怎樣解開房價之“結”?
-樓市政策有不少需要反思之處,還需更加尊重市場,不斷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盡管各級政府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空前堅定,但事實上,房價問題之復雜,越來越像一個難解的結。
“每一次調控的目的都是讓市場穩定,但隨著這幾年房價的暴漲,即使政策見效,房價穩定在目前這個水平,大多數購房者還是望塵莫及。”專家表示,在目前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遠遠不足的情況下,對普通購房者而言,一線城市的房價只有大幅下調,他們才有可能解決住房問題。然而,如果房價降至大多數人都買得起的水平,像北京這樣的城市將根本無法負荷涌入的人群。
另一方面,在調控政策和市場周期的作用下,房價自身有調整的需要。但一旦市場出現下跌,習慣了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立刻會捉襟見肘。同時,許多高價買了房的購房者會激烈地表達不滿。于是,出于財政和社會穩定的需要,地方政府很快會采取措施救市。而本意是為了穩住市場的救市政策,往往被執行得過于寬松,從而造成新一輪的漲價。正常的市場調整還沒完成,房價就掉頭向上。出現了“一調就死、一放就亂”的兩難局面。
“目前的樓市政策有不少需要反思和完善的地方。”董藩說,“在制定和執行政策時,應該更加尊重市場,從市場實際出發。”
以增加土地供應為例,北京市提出今年努力增加土地供應,但其中50%將用于建設保障性住房。這樣一來,用于普通商品房建設的土地供應很有限。加上去年土地實際供應和開發面積有所減少,將加劇市場的供需矛盾。商品房用地有效供應仍然緊缺,被認為是造成近期“地王”頻現的重要原因。“既然政府明確要增加土地供應,就應該以實際需求作參考,大幅增加供應。”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市場始終對土地處于饑渴狀態,房價能不漲嗎?”
朱中一表示,當前房價對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難以承擔,需要用綜合性的措施來治理。如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除了保障性住房實行土地劃撥以外,對市場最需要的“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房”,可以探索土地出讓綜合評標方法,降低普通商品房的土地成本。同時,研究出臺物業稅,進一步培育租賃市場等,多管齊下。
實際上,細看本輪宏觀調控的核心政策“國十一條”,增加住房和土地供應,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完善商品房預售制度,明確二套房認定標準等有利于市場長期穩定的政策都已經提及,現急需相關配套政策出臺。
從根本上講,要解決當前的高房價問題,仍然需要不斷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交有關議案,希望進一步深化房改,以解決夾心層住房問題為目的,由政府主導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服務,盡快形成“針對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針對中等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公共租賃住房,以及針對高收入家庭的商品住房”這一完善的住房供應體系。(王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