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資深財經評論員馬紅漫表示,業績考核指標的改進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央企擴張沖動,但經濟考核指標調整效果的顯現速度緩慢,難以立竿見影地澆滅央企的炒地熱情。鑒于炒地推高房價產生的極端影響,主管部門應采取更為積極的措施,直接限制央企進入高風險非主業領域。
聚焦 2 “地王”是否助推土地財政?
一段時間以來,當民眾和媒體攻擊高房價時,房地產商往往宣稱“地方政府出讓土地的費用越來越高”,房價與地價互為因果的關系,使得政府土地出讓的行為同“高房價”一起備受質疑。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表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是房價高企的主要責任者,也是房價居高不下的“根源”所在。
中國指數研究院一項調查顯示,2009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土地出讓金累加額為1.08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140%。
2009年,北京市國土局通過土地招拍掛合同地價款數額為932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但實際上,由于合同簽訂和土地款到位需要時間、土地開發成本等扣除后,2009年北京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實際完成494億元。”北京市財政局新聞發言人孟景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針對人們“北京財政是土地財政”的質疑,孟景偉明確表示,土地是稀缺資源,政府不可能把土地出讓金作為政府財政收入的長期增長點。
2009年,北京財政收入完成2026.8億元,增長超過10%。孟景偉說,2026.8億元的財政收入是指一般預算收入,其中不包含土地出讓金收入。因此,超過10%的財政收入增長是建立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以及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基礎上的,并非像外界所認為的那樣“依靠賣地取得了部分收入”。
更重要的是,土地出讓金收入是納入基金預算管理的,與一般預算相對獨立,一旦取得,必須專款專用,不能用于非指定用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