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浙江省住房變遷正是新中國滄桑巨變的一個縮影。在新中國六十華誕到來之際,本報采訪了浙江省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唐世定。
記者: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浙江市民的居住情況如何?
唐世定:建國初期,我自己也不到20歲,當時杭州老百姓的住房十分困難。大約在1952年-1953年,為改善百姓的住房問題,政府在杭州市下城、拱墅、江干地區建幾個新村,建好的住房分配給為新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居住,由杭州市總工會分配。新村全是一層平房,每戶20多平方米一間,廁所是公用的。
記者:建國后房地產發展經歷過哪些階段?住房都有什么變化?
唐世定: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計劃經濟時期(1949年-1978年),第二階段是住房制度改革時期(1979年-1998年),第三階段是市場化時期(1999年至今)。
計劃經濟時期:當時居民的居住水平較差,只能滿足基本的遮風擋雨需求。傳統的住房制度是一種以國家統包、無償分配、低租金、無限期使用為特點的實物福利性住房制度。但是政府無力有效地滿足城鎮居民的住房需求,不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也很不適應社會發展。
住房制度改革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發表了關于建筑業和住房改革談話以后,各地都探索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福利分房制度的終結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快了住房建設的步伐。當時建的小區基本都是多層建筑,由于小區規模比較大,規劃布局、配套建設都比零星建設的單位宿舍要好多了。
市場化時期: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杭州住宅房地產的市場化運作正式啟動,市場化的運作大大改善了城鎮居民的居住條件。多層住宅向高層住宅發展,住宅產品科技含量提高,不同類型住宅滿足群眾不同需求。
記者:改革開放后,反映在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唐世定:最大的影響是1998年的房改——取消實物分房。
自此,房地產市場進入加速發展期,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逐步發揮,住宅建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居民住房消費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消費熱點。商品住宅的投資規模、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和銷售面積均快速增長,1998年全省商品房投資才143.7億元,2008年已達到2000億元,房地產市場與國民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房地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記者: 1998年7月“全國城鎮停止無償實物分房”,這對房地產發展有什么影響?
唐世定:我以杭州為例子來說吧。這一政策實行以后,杭州率先停止實物分房,開始住房貨幣化分配。從此,杭州的住宅建設走出低谷,出現了新的重大轉機,首度顯示出住宅供求均衡的態勢;杭州房地產企業拉開了深化改革的序幕,機制轉換和體制改革成為開發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杭州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也脫穎而出,數個小區在國家示范和優秀物業管理小區評比中榜上有名。
記者:我們知道,在1992年-2002年間,您正在浙江省建設廳擔任副廳長,請問當時政府在為浙江的建筑行業、房地產發展、改善市民居住方面,都做出過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世定:主要是在1993年至2000年,實施了城市住宅小區試點,推動了全省住宅建設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此外,從1996年開始,省建設廳每年都組織舉辦房博會,有省房協等單位協辦,現已經歷了13個年頭,舉辦了15屆。通過展會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一個交易、展示的平臺,為購房的單位和個人提供買房的方便,同時也促進了住宅品質的提高。
記者:浙江的建筑、房地產企業從全國來看,取得了哪些矚目的成就?
唐世定:浙江獨有的經濟環境和浙商特有的企業家精神,造就了房地產品牌不可模仿的特色優勢,這些優勢在企業進行品牌拓展和延伸、企業做強做優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房地產企業的創新主要有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創新和管理創新。
記者:在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同時,我們的保障房建設到現在投入有多大?解決了多少人的居住問題?
唐世定:拿杭州來說,近年來,杭州市住房保障的范圍不斷擴大,對住房保障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其中2009年杭州預算共投入10.79億元于住房保障,其中4.71億元用于廉租房購置和租金補貼,3億元用于危舊房改造。杭州市區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從1997年的12.4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21.6平方米,十年中人均增加了9.2平方米。
(文/本報記者 俞亦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