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的搶地熱潮中,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是,自5月15日保利在密云創下2009年央企拿地先河后,兩個月的時間,北京已有6塊土地被央企拿走,其中一半是很少甚至從未涉及房地產行業的央企。
而這一現象被業內稱為 “十余年罕見”。
在戰敗的潘石屹受氣包似的在博客上大發牢騷,華遠地產總裁任志強大呼“不公平”的同時,地王也一次次觸動京城百姓對房價的敏感神經。
中國不動產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僅6月份,北京的土地出讓收入就超過百億元。土地市場上演的這出“國進民退”大戲,已促使京城溢價率超過100%的土地,在短短一個月之間由17%躥升至56%。
在央企大踏步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背后,各界的質疑聲也紛至沓來。
質疑一
央企為何頻拿地王?
“一砸幾十個億,眼睛都不眨”、“不算成本,只管玩命舉牌”,當央企揣著鼓鼓的錢袋子掃蕩土地市場時,地產業內人士著實被央企的大氣震撼了一把,而其中的原因也很快被揭示出來。“從融資成本上講,接下天價地王的公司是有先天優勢的,大企業現在大概的利率只有3%,但是像華遠這樣的公司融資成本可能要(百分之)五點幾到六點幾,利率幾乎差一倍,所以不是人家不算賬,而是成本起點就低。”任志強一語道破天機。
用潘石屹的話說,流動性充裕,加上銀行信貸的支持,央企和很多國有企業取得資金的渠道更容易。
他表示,整體宏觀經濟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這些企業不愿投資實體經濟,便涌入房地產市場。
質疑二
央企為何青睞房地產?
記者了解到,盡管很多央企沒有房地產開發這一項業務,但是他們卻通過技術處理,可以讓央企資金流入“子”公司,由“子”公司出面買地。如獲得朝陽區奧運村鄉地王的成都中澤就是中國電子在撐腰。
為何央企不去投資實體經濟卻跑到房地產市場來興風作浪?“我們看好北京的房地產市場。”日前拿下新“地王”廣渠路15號地的中化方興有關負責人說。
而北京地產界資深評論人楊少鋒昨天卻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下降,傳統制造業的利潤下降明顯,投資實體經濟“錢”途渺茫。而在通貨膨脹預期下,央企資金更傾向于固定資產,加上近期樓市銷售火爆,房地產成了很多央企避險的投資方式和新的利潤增長點。
質疑三
央企拿地是保增長還是造泡沫?
“2007年樓市火爆,國家為了抑制房地產行業,國資委限制央企進行投資,但現在世道變了,金融危機之下,北京GDP要保八,而房地產行業絕對是支柱,”楊少鋒對記者表示,“所以國家又鼓勵房地產行業發展,而蓄積一年的央企此時酣暢拿地,饑渴之態盡顯。”
財政部7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上半年大多數稅種依然減收的情況下,跟土地、房屋保有和交易相關的稅種收入卻實現較快增長。
其中,房產稅增長20.7%,城鎮土地使用稅增長17.6%,土地增值稅增長9.8%,契稅增長8.5%。
然而,也有人質疑說,實體經濟還沒多大暖意、中小企業依然資金緊張、就業率和收入都沒上去,只有拿到了大筆國家投資的央企提前恢復了活力,這活力不是用來搞實體經濟,而是撒開來炒股、買地。
對此,北京首佳房地產評估公司董事長高善喜認為,經濟真正復蘇的關鍵不在于樓市、股市的虛火,而在于實體經濟本身真正回暖。在房地產非理性瘋狂的表現下,一旦市場進行調整,將成為經濟復蘇的最大隱患。
質疑四 誰該為央企的瘋狂埋單?
“地王”誕生,業內人士對此已從最初的驚嘆轉變為現在的痛恨,因為短期內其拉高周邊房價的作用已相當明顯,準備買房的人不得不承受突如其來的漲價。
據多家中介公司數據顯示,樓市經歷了半年的瘋狂后租售比已超過1:400,嚴重背離正常值,說明樓市泡沫再次顯現,而央企瘋狂圈地更是制造泡沫的推手。
對此,高善喜認為,有關方面應該對樓市泡沫的再次破滅做預案,因為一旦政策效應殆盡,樓市進行新一輪調整,將殃及金融系統,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打擊將是沉重的。所以長期來看,“地王”對今后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影響并非僅僅拉高房價,也有可能是毀滅。文/記者張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