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地王”之上,還有“地皇”。
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制造新聞的地方,當“地王”已經很難刺激大眾漸次麻木的神經之時,中國“地皇”橫空出世,70.06億元,上海以此吸引了全國的目光。據測算,這里的房價將達到5萬-6萬元每平方米。同是這塊地,在一年前卻以16億元的起拍價流標。
全球金融危機一周年,中華大地之上卻“地王”火熱競逐,讓人不免一聲嘆息。
不久之前,就在“地王”剛剛出現聚集性爆發之時,還有評論家認為這是樓市復蘇和經濟回暖,現如今在新一代“地皇”叫板之下,不知是否還將有人將此視為“樓市復蘇”的論據?
“地王”成交價折算成樓面價格往往比周邊地塊的既有房價水平還高,這種“面粉比面包貴”的泡沫化傾向本應為房地產業敲響警鐘。但是,房地產行業往往并不引以為戒,反而以此為起點延伸出一條“跟風上漲”的畸形邏輯鏈條:“地王”在此,即代表升值前景,于是,“地王”出現后,周邊房價往往應聲而漲,這種漲價再向外擴散,帶動更大范圍的房價上漲。
虛假繁榮的泡沫,終會有破滅的一天,“博傻”的市場法則,總有最終的買單人。那個“人”會是誰?
顯然不是開發商。根據最新的央行信貸統計情況顯示,8月份貨幣供應量增長28.53%。持續的信貸資金仍傾心于房地產市場。
由于多數實體經濟尚未復蘇,這些資金只能被開發商用來拿地和擴大產能。即便開發商們并沒有讓這些地塊發揮應有的效益,但只要一家上市地產公司擁有大量的土地儲備,那么其股價便會上升。既吸引眼球,又穩賺不賠,開發商何樂而不為?
受害人也不會是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地方政府通過拍賣土地提高地方財政收入,金融機構錢太多,房地產開發商是最好的信貸對象,這三者利益綁在了一塊。
當房子漲價的時候,最后買房子的人,要付很高價錢,可是如果房子跌價的時候,金融機構就會有風險,這時候的風險誰來買單?泡沫一旦破滅,開發商沒有風險,地方政府也沒有風險,銀行沒風險,風險轉嫁的結果,最后的買單人只能是民眾。
業內專家由此擔心,一旦房地產的回調影響到了金融系統,對中國實體經濟的打擊將是沉重的,在歐美等國快要“爬”上岸的時候,中國可能會因為房地產的不理性而再陷深淵。
樓市危機的警示已經出現:幾乎所有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都已經出現了“通脹”。自2009年6月以來,房地產住宅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超越2007年的價格巔峰。這導致了持幣觀望的社會總需求遠遠小于價高難觸的社會總供給。在此情況之下,中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商品住宅投資卻依然在快速增長。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商住投資達到14848億元,同比增長10.9%,比1-7月提高2.7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上游的供需關系已經出現嚴重失衡,而其下游的原材料都沒有出現一致的反彈回暖。在“兩頭冷,中間熱”的不正常架構中,商品住宅市場的泡沫化程度已經愈發膨脹。
可以斷言,一個回暖的樓市不會連續出現一浪高過一浪的地王,不會出現組團式的投機購房,不會出現嚴重失衡供求關系,不會出現冷熱不均的上下產業端,不會出現引來驚嘆的“70億地皇”。如果這些都存在,誰還否認樓市泡沫的瘋狂膨脹?
“地王”顯然不是房地產市場健康運行的征兆,房價跟著“地王”跑,最終將陷入“散了人氣、斷了財氣”的迷途,這也是上一輪地產泡沫破滅留下的慘痛教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