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是全國各級住房公積金累計資金去年底就超過了2萬億,好像沒有差錢的道理。但實際上許多地方公積金都不那么好提,有的地方甚至還傳出了“穿底”的消息。
據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披露,由于樓市回暖、成交密集、市民排隊申請公積金貸款或提取公積金,結果今年前5個月算下來,平均每月公積金的支取量差不多比繳存量高6個億,只能調用往年繳存滿足所需,所以中心正醞釀出臺公積金管理新規,而來自當地媒體的消息顯示,新規重點就是“賬戶內必須保留6個月繳存額”和“限制異地購房提取公積金”。
當期資金出現缺口,就限制老百姓把自個兒賬戶的錢往出提,如果真這樣做,除了公積金管理中心有沒有這權力的爭議,還至少會被追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多年來公積金沉淀的資金是多少,為什么今年手頭剛一緊就打“強行截留”的主意?二是歷年公積金的投資明細和盈虧賬目在哪里,錢不夠使是貸多了、提多了還是運行也存在問題?三是錢不夠就該量入為出,比如在放貸額是不是過高、有沒有大量違法套現這些方面找原因,截留個人賬戶余額是什么道理?
當然,更多人想問的是,給公積金提取設限、截留個人賬戶余額其實在國內很有普遍性(能很方便按月提取公積金、賬戶余額10元即可的城市反倒是個例),公積金差錢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這筆錢管得太隨意。正如咱們常說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自己都是“妾身未明”。這個掛靠政府的事業單位,既不是財政部門,又不是金融機構,既沒資本金、又沒風險承擔能力、更不是獨立基金,這種設計讓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權力很大、責任卻很小,談不上有效運作、合理經營。結果是住房公積金領域成了貪污、挪用等大案要案的高發區,連機構本身的運轉資金也說不清。比如眼下,成了關注焦點的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就傳出了兩年來扣除了2000萬管理費(編制僅72人,管理費列支基本工資、補助工資、福利費等)的消息,讓公積金穿底一事更加撲朔迷離。
其次,這筆錢花得太隨意。雖然理論上公積金的產權完全在繳存人手里,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最多算個被委托人或者保姆而已,但事實上繳存人對這筆錢怎么用、用到哪里、贏了算誰的、虧了算誰的都沒有發言的權力。咱們都聽說過利用住房公積金建設廉租房的消息,也看到過“憑什么拿我們的錢去建廉租房”的質疑,不但是建廉租房、建經濟適用房,還有買國債或者買其他什么東西,繳存人不但無權決定,也看不到賬目明細。
再次,這筆錢卡得太隨意。住房公積金成了一種政策工具,當樓市低迷、內需不振時,各地的救市政策都拿公積金說事兒,你大幅上調最高貸款額度,我就規定子女買房可以用父母的公積金,最后是看病也可提取公積金、買車也可提取公積金,還都簡化了之前雜七雜八的手續。結果是閘門放得太開了、池子里的水不夠了,只有想出些類似截留個人賬戶余額的主意,這跟“拆了東墻補西墻、拆來拆去都是老百姓自己的墻”是一個道理,繳錢的人怎么能樂意?(作者 毛穎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