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發 五河 攝
中新網4月19日電 繼重慶宣布擬對高端房征收特別消費稅后,上海也宣稱將開征住房保有稅,盡管提法不同,但其本質都類似于物業稅。香港《經濟導報》刊出的文章指出,通過稅費改革,可使地方政府通過市場公開健全的稅收獲取生存空間。因此,物業稅開征已經是刻不容緩。但對于物業稅開征后最大功用是否為 “降房價”各方仍是眾說紛紜。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針對房產征稅的試點地除了上海、重慶,還有北京、深圳共四個城市。目前重慶、上海已上報征稅的具體方案,正待中央有關部門批復。
文章說,在房價居高不下、炒房盛行的今天,開征物業稅的愿景聽起來很美——遏制房價,還公平的住宅市場環境給老百姓。但是,物業稅能否一藥治百病,引起了公眾的質疑。在當前的高房價屢控不止的現狀下,物業稅最終會掏走誰的腰包也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據了解,近幾年國務院每年轉發的文件均提到物業稅。去年4月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就建議,開征房地資產持有稅,減少流轉環節稅費,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去年5月,中國政府網公布的發改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再次納入“開征物業稅”。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無論美國、歐洲還是日本,目前都在征收物業稅。美國的許多豪宅售價聽起來并不高,但高昂的物業稅卻常常使購房者卻步。
例如年初,中國購房團高調赴美,在周游了北美大陸后空手而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額的物業稅使購房團知難而退。如果花100萬美元買房子,每年可能必須支付3萬美元的物業稅給美國政府,再加上其它的必要稅收,在美國“養”房子比買房子更加昂貴。和美國一樣,在加拿大,政府對100%的物業征稅,對擁有二套住宅的人還以高稅率征收。在法國,政府采用土地年度稅的形式征收不動產稅。
盡管各國物業稅征稅方式不同,但稅收收入基本都是當地政府財政收入、公共支出的主要來源,并且是遏制房地產投機、合理配置房地產資源的主要手段。
文章指出,開征物業稅是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向健康的第一步。今后通過稅費改革,通過增值稅改成消費稅等,可使地方政府通過市場公開健全的稅收獲取生存空間。
但同時,物業稅如何征收,需要平衡多方利益,考慮多種因素,需要全面周到的制度安排。“物業稅所面對最大的挑戰來自于稅務部門的征管機制,目前還難以立即適應這種需要。”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表示。
總體來看,由于相應的公共財政沒有建立起來,整個房地產的稅費又沒有厘清,包括整個住房的市場制度,住房的保障制度,一整套的規則都沒有完善地建立起來,如果此時貿然增加了一個新稅種,的確令人擔心物業稅的征收前景和功效。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業良教授就表示,現在談征收物業稅還不成熟,準備期沒有十來年不行。房地產市場其它政策可以先行,開征物業稅的時間表則應該靠后。
此外,對于物業稅的最大功用是否能“降房價”目前也是眾說紛紜。
有學者認為,物業稅是一個長期性稅種,主要是開辟稅源,增加政府收入,它的稅率一般是穩定的。如果指望用它來調控房地產市場,并不合適。
“物業稅的征收能夠增加住房所有者持有成本,能降低投機者的收入預期,但這僅僅是影響房價的一個因素。房價的走向還要受到市場供給、需求、大經濟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一位業內人士說。
文章在最后指出,在空轉了幾年的“試點”中,其實物業稅的第一只靴子已經扔了下來,另一只靴子何時并以什么樣的方式扔下,對有關決策部門來說,確實是個智慧的考驗。但總之,物業稅肯定不是萬能藥,要使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健康良性發展,還有很多的事要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