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啟動-高速發展-備受質疑-一房難求”長達12年的歷程后,保障房建設終于迎來了“多元化”。新“非公36條”明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策性住房建設,規范設置投資準入門檻,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但在大多數民企眼中,虧損顧慮是當前阻礙民資進入保障房建設領域的關鍵因素,政府建立更合理的利益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至關重要。
商品房市場“提心吊膽”
民企看好保障房利潤空間
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臺,在遏制商品房價過快上漲的同時,也給保障房建設帶來利好,新“非公36條”更是為民資進入保障房建設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嘗盡了商品房市場“提心吊膽”的滋味后,向來對政策敏感的民營房企嗅到了新的利潤空間。
“建設保障房的吸引力在于開發商對市場風險的考慮。”在北京聯達四方房地產經紀公司總經理楊少鋒看來,目前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越發收緊,商品房開發風險加大,參與保障房建設不但沒有市場風險,還能實現資金的快速回籠。
對于楊少鋒的觀點,一些民企并不否認。“萬科北京今年的重點是參與北京保障房建設。”萬科集團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毛大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萬科已經向北京相關部門明確表態,愿意積極參與保障房建設。
事實上,北京保障房建設已經有了民企的身影,在此前北京第三批限價地的公開招標中,富力地產以6.5億元的價格成功中標常營鄉B2組團地塊,成為中標的三家上市企業中惟一一家民營房地產企業。這一后來被命名為“富力陽光美居”的項目,便是由廉租房等保障房組成。
“賠了錢怎么辦?”
民企建保障房又愛又怕
空間有了,政府的明確支持也有了,民資進入保障房建設的顧慮卻沒有打消。“主要還是怕虧損。”說起保障房建設,一知名民營房企董事長是又愛又怕。在他的調研中,各地的保障房建設并非一帆風順,均出現過大規模的虧損現象,這也是他所在企業遲遲未進入該領域的主要原因。“像北京幾個大的經適房社區,回龍觀、翠城、朝陽新城都有虧損。”
對此,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并不否認。“回龍觀、翠城、朝陽新城等經適房項目均出現過虧損,主要原因是建設周期較長。”據這位負責人介紹,上述項目建設超過了10年,房屋銷售價格卻沒有改變。“10年前周邊商品房賣4000元/平方米,回龍觀的經適房賣2600元/平方米,10年后經適房售價還是2600元/平方米。”此外,這些開發商當時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需要自己拆遷補助,“做一級開發耽誤了不少時間,也增加了成本”。
“參加這些項目的都是國企,如果是我們,賠了錢怎么辦?”上述民企董事長坦言。
無獨有偶,在青島,一家知名民企自2002年便在當地參與建設保障房,當時還有贏利。隨后連做數個保障房項目,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不料建設過程中,鋼材價格猛漲致成本劇增。最終,以限定價格銷售的該項目總虧損達5000多萬元。
“政府的歸政府”、“企業的歸企業”
應建風險分擔機制
盡管部分民企曾在保障房建設方面“吃虧”,但在大多數民企眼中,以售為主的保障房依然是“香餑餑”,這一點可以從一年來北京保障房的土地出讓中看出。
以去年出讓的大興康莊限價房地塊為例,該地塊曾引發激烈爭奪,最終勝出者是首開集團旗下的首開仁信置業有限公司。“做限價房雖然利潤低,但更安全。”在首開仁信副總經理李捷看來,盡管保障房建設利潤比較微薄,但政府的優惠政策直接體現在土地價格上,在“鬧市”中進行開發、獲取穩定收益,不啻為一種避險的選擇。
“特別是一些拿不起高價地塊的中小企業,總不能不開工。”在楊少鋒看來,保障房的利潤主要取決于開發商的管控能力。“如果成本控制較為合理,建設保障房的利潤率有望達到20%。”
而在大多民營開發商眼中,政府應承擔保障房建設的首要責任,“政府的歸政府”、“企業的歸企業”。政府應建立更合理的利益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減少企業在融資、建設、銷售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同時,在保障房的規劃設計、建筑標準、銷售價格等設定統一標準的前提下,應讓保障房開發市場向國企、民企平等開放,形成良性競爭局面。(記者 齊琳)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