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順利,4月20日,廣東碧桂園集團(2007.hk)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中國房地產界一個新的資本神話又將誕生。
預計當天碧桂園集資額將在100億~130億港元之間,并極有可能以高達860億港元的市值,一舉成為內地頭號民營房企大鱷。
如今,人們似乎對碧桂園老板楊國強25歲的女兒楊惠妍能否成為內地首富頗感興趣。而市場更關注的則是碧桂園上市后何以為繼,因為這反映了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從3月底開始,香港股市中成千上萬的投資客都為此怦然心動。不過,對兩位見慣大場面的香港頂級富豪——“亞洲股神”恒基地產(0012.hk)主席李兆基和新世界發展(0917.hk)主席鄭裕彤來說,真金白銀各自掏腰包拿出10億元搶購碧桂園股份之舉,相信并不僅僅是沖著這個神話而來。
成本優勢受市場追捧
凱基證券指出,碧桂園集團的土地儲備以及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其受到市場熱烈追捧的主要原因。
按碧桂園招股書中所述,截至2007年1月底,該集團土地儲備可建筑面積達1900萬平方米,其中97%已獲土地使用證。從公開資料對比,這一儲地規模在國內開發商中排名第四。
較低的土地價格更成為其引以自豪的競爭優勢。碧桂園總裁兼執行董事崔健波在4月3日香港舉行的上市記者會上表示,2004年~2006年之間,集團開發樓盤土地成本占每單位平均售價比例分別為9.2%、7%及7.5%。據業內人士介紹,廣州大開發商土地成本比例普遍在20%左右,近兩年地價飆升,廣州市區拍出的部分住宅地塊,地價成本甚至達到平均售價的50%!
“比自己蓋房子更便宜!”這是廣州碧桂園最新樓盤假日半島打出的廣告語。驚人低廉的土地成本造就了碧桂園可觀的利潤率,2004年~2006年之間,該集團毛利率保持在30%上下。同時招股書表明,這三年間碧桂園每年營業額及純利的復合增長,分別達到驚人的56.5%和141.1%。
此次上市保薦人之一瑞銀方面的研究報告指出,2006年碧桂園集團落成物業面積達132萬平方米,銷售額為79億元,在所有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中,分別排在前3位和前5位。這份報告還預計,2008年碧桂園物業落成量將達到300萬平方米,毛利率40%,純利將升至56.76億元。
從“地方諸侯”到“嫡系部隊”
2005年以前,碧桂園發展足跡不出珠三角地區,盡管實力強橫,通常仍被視為“地方諸侯”。2003年前后,碧桂園曾嘗試進軍上海,拓展長三角市場,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如愿。
2005年起,碧桂園集團戰略提速,由“一年一個碧桂園”變為同時開發數個樓盤,不僅在珠三角二三線城市儲備了不少土地,占地2700畝的湖南長沙項目、23萬平方米上海項目都在同時開發,今年天津也成為其目標城市。
急劇擴張也帶來更大的財務壓力。碧桂園財務總監黃德銓表示,截至2006年底集團負債40億,凈負債對股本比為160.1%。雖然楊國強一再強調“我們現在有能力還清所有負債,借錢主要是為了提高回報”,但有熟知碧桂園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碧桂園的負債率仍是歷史最高點。此次上市成功后,手握上百億元融資的碧桂園加快各地布點,力爭成為全國性地產商,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事實上,前年先后赴港上市的廣東老鄉富力地產(hk2777)、雅居樂地產(hk3383)“鯉躍龍門”的故事,可以為外界勾勒出碧桂園未來發展的清晰軌跡。
2003年,富力地產與碧桂園集團年度銷售總額均為40億元,當時富力剛剛跳出廣州,北上京城。此后富力連連發力,尤其是2005年7月掛牌港股后,更一發不可收拾,在國內多個城市大手圈地,由蝸居一隅的地方性房企迅速成長為炙手可熱的全國一線開發商。2006年,富力集團總銷售額超過120億元,遠遠拋離碧桂園。
如果說富力整個發展模式與碧桂園還有明顯差異的話,雅居樂地產簡直就是碧桂園的同胞兄弟:前者從中山起家,后者發源于順德,都長期植根珠三角并依靠郊區大盤開發成名,而且均非常重視開拓香港市場。
去年雅居樂除在成都、海南等地繼續開發大盤外,還先后進入上海、南京等城市中心城區拿地,開發高端項目。“這將令我們的開發投資組合更完善,抗風險性也更強。”該公司一中層人士表示。
世茂房地產(0813.hk)和綠城中國(3900.hk)去年年中在香港上市后,從長三角殺向全國的速度同樣大大提高。李兆基、鄭裕彤以及淡馬錫等數家著名機構投資者看好碧桂園的發展后勁,也屬理所當然。
主攻二三線城市 延續低成本擴張模式?
在當日的上市記者會上,楊國強曾自信地表示:“我們以往可以做到的,現在都可以做到,全國都一樣,我們去年10月在湖南開盤的一個項目,銷售速度與以往差不多。”但對碧桂園走出廣東后,未來是否仍有能力以較低價格大片拿地,并由此繼續其一貫的郊區大盤戰略,部分市場人士持保留態度。
凱基證券分析認為,碧桂園過去一段時間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蘇、湖南等省區拿下不少郊區地塊,僅沈陽一地便圈地多達7000畝,又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取得,土地成本依然較低,可供未來一段時間開發之用。但隨著各地土地出讓走向成熟規范,同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碧桂園上市后的發展戰略必須有所調整。
去年9月,碧桂園在廣州商務中心區珠江新城破天荒以高價4.8億元,拿下一幅住宅用地,也許這正是其開發戰略多元化調整的信號。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碧桂園無須盲目復制同行的成長模式,與其冒險進入土地成本高且市場波動劇烈的城市,還不如繼續沿用現有套路,更多選擇地價較低、市場競爭相對緩和而前景樂觀的二三線城市。
從種種跡象判斷,這一思路更接近楊國強本人的想法。反觀“同胞兄弟”雅居樂,上市不過一年,土地儲備接近翻番,由1150萬平方米飆升到2100萬平方米(均以可建面積算),其中仍以二三線城市為主。富力、世茂、綠城的情況與此大同小異。(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