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面臨宏觀調控、緊縮土地供應量等問題,但房地產企業只要能夠得到土地,未來利潤便可保障。在這種“共識”之下,近期全國市場頻頻出現高價“搶”地現象,而其中出手最為“兇猛”的當數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
綠城中國最近的戰利品,是在江蘇南通市取得的一幅住宅用地。在與對手周旋了近一個小時之后,以勢在必得的決心力排群雄,最終以5.83億元代價將該土地納入囊中,最后競拍價格高出起拍價整整3.81億元。而就在幾天前,保利地產接連出手,除了以22.8億元價格取得杭州下沙一航母級地塊之外,還以一擲千金的豪氣,拿下上海寶山區顧村板塊三幅相連地塊,每幅土地的最后成交價均接近拍賣起始價格3至4倍。
“沒想到這些企業拿地那么兇狠。”一位上海開發商感嘆說。據了解,保利地產在上海寶山區所取得的土地,樓板價便已經與周邊現銷售樓盤相近,按照其成交價格來計算,未來樓盤的銷售價格將遠遠超出目前的區域均價。回想起當時現場萬科與保利地產互不相讓的情形,似乎正印證了“房企對于土地的渴求沒有限度”的這一說法。
據上海社科院房地產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1988-2005年,上海出讓的土地使用權面積共43666.37公頃、可建面積42131.96萬平方米,但1986-2005年間,上海商品房建設新開工面積和竣工面積僅分別為25698.58萬平方米和22037.45萬平方米。可建面積和商品房供應這兩項供求參考數據方面,存在著巨大“鴻溝”,供求失衡的態勢十分明顯。“現在從公開招拍掛市場拿地難度很大,我們考慮通過其他途徑,即使二級市場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企負責人表示。
值得強調的是,地價上漲的同時,當地在售樓盤的價格也隨風見漲。如新江灣城D1地塊在以12.6億元總價、12509元/平方米的樓板價拍出之后,該板塊市場內的樓盤均價普遍上調。而漲價“依據”恰恰是顯而易見的D1地塊所帶來的上漲空間。
上海社科院房地產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上海房價的快速上升與新增土地供應量緊縮及其引起的市場供不應求局勢,有著不可忽略的關聯性。雖然今年以來上海推地的頻率明顯提高,但住宅用地的比例則相對較小,并未能有效平衡供求態勢。“在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中,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更有利于囤積土地。‘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趨勢已經形成。”上海社會科學院房地產業研究中心常務理事顧建發表示。(唐文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