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第24期經濟適用房開始選房。在此次選房的公告上記者看到,僅這一批房源的開發商就多達9家,其中不乏天陽置業、華元房產及瑞立房產等一些非國有房地產開發企業。放眼國內,萬科等一批知名社會房企也開始在國內各大城市介入經濟適用房建設。
此前,一向僅有少量幾家國有房產企業參與的政策性用房建設,何以一下子引來如此多的社會房企?人們眼里一向暴利的房產開發商,涉足這只有5%回報的蛋糕,是如他們所言的“社會責任感”,還是由于國家調控下的不得已所為呢?
現狀素描:
社會房企介入適用房開發
在杭州市建委的一些招標公告上,記者看到,投標人范圍及資格為:在杭州市區登記注冊持有營業執照,具有杭州市批準的三級以上(含三級)資質并累計開發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以上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也就是說,從2003年公開招標以來,這些政策性用房的開發建設從來就沒有對社會房企關閉。
而據統計,自2003年公開招標以來,四五年里參與建設的企業已經有10多家。在經濟適用房開發企業這一長串的名單上,不乏本土的一些知名房企,如天陽置業、華元房產及瑞立房產等。
“我們非常歡迎綠城、濱江這樣的大企業來參與經濟適用房的建設,無論從品牌、實力還是開發經驗上來說,他們的加入都會大大提高經濟適用房的品質。”市建委表示。
事實上,濱江、綠城這樣的杭城一線品牌房企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介入到政策性用房的建設中。據濱江房產一位高管介紹,位于天城路的萬家花園就有三分之二屬于經濟適用房。
綠城集團一位高管也表示:“雖然綠城在杭州沒有直接建設某個經濟適用房項目,但是公司卻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到了政策性用房的建設中。比如江干區農居點工程,以及為城市大型基建工程建造拆遷安置房。”
刨根問底:
社會責任還是形勢所迫?
由于經濟適用房采取了限價銷售政策,因此開發商的利潤是十分有限。按規定,經濟適用房的回報率很低,利潤和管理費加在一起也只有5%,這個數字與商品房的高回報相比,實屬天壤之別。
雖然經濟適用房的利潤率之低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人認為在貨幣政策從緊的趨勢下,政策性住房的開發可以提高存貨周轉率,有利于開發商利用周轉率創造盈利空間。
不過這種說法卻遭到了開發商的否認。“即使銀根收緊,對于我們這樣的大公司來說,也不會有資金上的壓力。”一位本地著名房企的高管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開發中高檔住宅永遠是公司不變的追求,而經濟適用房的意義或許更多地體現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品牌形象方面。
而已經參與了經濟適用房建設的天陽置業,其營銷總監石焱則認為限價銷售是一種對成本管理的考驗。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則認為:“如果一個企業高調宣稱自己要加大政策性用房開發的比重,做秀的成分可能更大。”(記者 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