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來有全國樓市“風向標”之稱。秋后的上海樓市提前進入“冬眠”狀態,成交量急劇萎縮,但價格仍然在前期暴漲的基礎上繼續上行的步伐。再度進入“觀望”期的上海樓市令人生疑:是真的已是強弩之末,還是將重演去年年末短暫降溫后的再度瘋狂?
“觀望”的現實:縮量空漲
10月份,上海一手住宅成交量比9月下降兩成多;二手房成交量較9月下降近三成。但同期的房價不降反升,10月前28天的新房平均成交價比9月份同期上漲了13.06%。二手房成交價格也保持前期水平并略有上升。
成交縮量的原因在于市場陷入觀望。連續加息以及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的金融調控政策令買方進入觀望階段。上海財經大學發布的三季度上海市消費信心指數顯示,65.9%的受訪者認為現階段不是買房的好時機,57.8%的人對未來半年購房時機仍不看好。對未來半年買房時機的預期指數比第二季度大降了14.6點。同時,一些商業銀行由于上半年超額發放房貸,進入第三季度開始出現無錢發放房貸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成交量。
而房價“無量空漲”離不開兩大因素支撐,一是需求,一是資金。由于需求仍在,緊張的供求關系并未逆轉,而實際負利率背景下的儲蓄大搬家也并未停止,“出籠”的購買力仍在追尋可以保值增值的投資品,作為不動產的房產量縮而價漲便不難理解。
尷尬的因由:供求緊張之外
數據顯示,上海房價在經歷短暫的盤整之后,于2007年第一季度重新進入了令人憂慮的快速上漲通道。5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上漲0.2%,此后的6至10月,這個數據分別為0.7%、1.1%、1.6%、2.5%、1.9%。
房地產研究人士指出,這一漲幅較周邊地區而言還是相對緩和的,但考慮到上海房價基數,已是相當驚人。記者在上海外環線外的莘莊地區了解到,在兩三個月時間內,這一地帶的房價已經上漲了三、四千元。即將開盤的莘莊樓盤鹿鳴苑傳出的消息稱,該樓盤開盤均價為1.6萬元/平方米。
面對再度高企的房價,不少上海市民咂舌不止。記者了解到,在目前的上海,不僅是收入較低人群無法支付巨額購房費用,一些收入頗高的“白領”也表示無法承受飛漲的房價。周洪是上海某媒體的記者,月收入一萬余元。盡管他經常為搬家苦惱,但他表示堅決不買房。周洪說:“在中、內環隨便買套房就200萬元,外環外也要100多萬元。算上利息,中、內環要400萬元,外環外要200萬元。買了房我這輩子就算是被套死了,更何況現在我連首付都成問題。”
上海房地產市場緣何再度“發飆”,一種流行的解釋將其歸因于股市的盤整和當地存量房源的銳減。搜房網公布的數據稱,10月24日上海住宅可售面積僅552.08萬平方米,創下近兩年來的新低。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則稱,今年1至10月,上海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084.27億元,同比下降3.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去年的34.3%降至30.6%。
但這一解釋顯然不能令一些房地產批評人士滿意。“上海房價這幾年來事實上根本沒降過。推動樓市非理性上漲的‘根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觸動過,房價的再度狂飆自然在意料之中。單純在供求的層次進行思考顯然是缺乏深度和社會批判性的。”上海房地產評論人顧海波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房地產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拒絕對上海樓市的未來走向發表評論。“說上海房價要下跌,但這個地區的樓市已經進入了非理性運行時期,預測極有可能落空;說上海房價還要繼續上漲,但這種比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還高的價格令人感到不安與驚恐。”上海某著名學府的一位房地產研究人士對記者說。
“說上海樓市供應不足,事實上該地目前有大量閑置房產處于流通領域,房地產領域的投機行為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打擊。我個人認為,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房價再次瘋狂,地方職能部門應該反省。股市有風險教育,為什么樓市沒有?兩‘市’對比可謂意味深長。”顧海波這樣說。
爭議的未來:重演歷史,還是強弩之末?
記者留意到,在房價一路狂奔的同時,地價也在高歌猛進。11月初,上海市青浦區趙巷鎮特色居住區8號地塊被重慶龍湖地產以15.42億元的掛牌價格直接拿下,其樓板價為10672元/平方米,上海郊區地塊價格首次突破萬元關口。
一位剛從加拿大歸來的“綠卡”人士告訴記者,他在加拿大的經濟中心多倫多市,用30萬加幣(折合人民幣約240萬元)即可購得一幢全裝修、附帶花園車庫、建筑面積達3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而在眼下上海的郊區,已買不到相同面積的公寓房。
“樓市只漲不跌,房地產領域和金融領域的風險都在持續快速累積。東部房地產市場在講一個‘神話’,什么時候‘神話’講不下去了,危機恐怕就會爆發。”顧海波說。
但是,另一些市場人士提醒“莫為浮云遮望眼”,因為觀望很可能只是短暫的“冬眠”而非真正的降溫。去年下半年,上海等東部地區一些城市的房價也曾縮量小跌,看似市場“趨冷”,但一進入2007年第一季度,報復性反彈即勃然而起。現在,人們有必要擔心,在短暫觀望之后,歷史會不會重演?(記者 蔡國兆 徐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