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加息“房奴”犯愁
98.09%貸款購房者存在焦慮情緒
今年初,國內某網站一項針對京、津、滬、穗、深等大城市15000余人的最新調查顯示,在貸款買房人群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月供占其收入50%以上的人群所占比例達到了31.8%。調查顯示,高達98.09%背有房貸的人,心理上會產生焦慮情緒。
對于此次央行調息,南開大學金融系有關專家指出,央行加息結構體現出長期貸款息差收窄的特點,5年以上存款利率調整幅度達0.54個百分點,而貸款利率的調整幅度只有0.09個百分點,表明央行是從保護長貸消費角度考慮問題的,以盡量減輕多數購房貸款人的利息負擔。以總額50萬元、期限20年的住房按揭貸款為例,按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計算,加息前利率為7.11%,每月需還款3909.58元;加息后利率為7.20%,每月需還款3936.75元,月均增加還貸額不足30元。
然而,記者走訪部分貸款購房者時卻發現,他們都不同地表現出憂慮情緒,認為自己今后的“房奴”生活將更加艱辛。按照通行的說法,貸款買房月供超過正常支付能力(按銀行指標為超過月收入的50%),從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淪為“房屋奴隸”的一類人即被稱為“房奴”。“房奴”一詞源于3年前的網友原創,后廣為流傳,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新名詞。近年來,“房奴”群體正在日益壯大。
想要把婚結先得把房買
近九成“房奴”不到35歲
其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
國內某知名房地產門戶網站的調查顯示,87.9%的“房奴”年齡在35歲以下,其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除去已婚“房奴”外,未婚“房奴”絕大多數為男性,約占“房奴”人群總數的40%。
調查顯示:78.51%的人表示不愿當“房奴”;但卻有56.8%的人表示自己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房奴”。天津社科院婚戀問題專家郝麥收指出,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人,現在已相繼進入適婚年齡。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新人的婚嫁“含金量”也逐年提高,如今一些家庭條件和收入較好的年輕人結婚,已經進入了“男買房、女買車”的時代。54歲的市民王女士經濟狀況不好,老伴有病,但兒子快30歲了著急結婚,老兩口無奈將自己的房子賣了,再添上錢給孩子貸款買了套兩室一廳的房子,自己和愛人只能租房,因為“沒有房子,兒子實在是很難找上媳婦。”
“以后你們最好生個女孩,這樣生活壓力還小點,不用給她預備房子。”29歲的李斌剛剛結婚,聽別人勸他時,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為了結婚成立家庭,父母將大半輩子的積蓄拿了出來貸款買了一套60多萬的兩居室,不僅自己成了“房奴”,父母也被拉下了水。“難道買房子就是男人的事嗎?怎么現在的女人好像沒有房子都堅決不嫁一樣!”李斌的困惑說出了不少男青年“房奴”的心聲。
利用信用卡還款周期免息融資
“新房奴”巧打翻身仗
在一家證券機構供職的姜昱(化名)是個精明人,雖然也是“房奴”,但別人卻很少感到他有太大的壓力。經常刷卡結賬的他,很少有其他“房奴”難兄難弟們的窘相。他利用手中十幾張信用卡的“免息期”拆東墻補西墻,甚至隨時隨地“套現”成為他成功的法寶。
近日,他在網上論壇為自己小區的鄰居組織家裝團購,很多經銷商的超低折扣都是姜昱談下來的,但前提是用姜昱的信用卡結賬,鄰居們把現金交給他。通過姜昱組織的團購,近百名業主拿到五折甚至更低的折扣,心存感激之余,對于他提出的要求自然很痛快就答應了。據姜昱透露,他每張信用卡的透支額度最少在3萬元,僅此一項自己就回籠資金30多萬元。由于各銀行規定的信用卡記賬日和還款日各不相同,他就可以借此“時間差”閃轉騰挪,利用手頭的部分存款,在最后還款期限一一還上,盡管頗費了一番心思,但在最多50天的“時間差”內卻不用支付任何利息——“套現”就是這樣實現的。姜昱說,最重要的是記清還款日及時還款,銀行的收益只是從商戶收取1%至2%的結算手續費,持卡人沒有任何利息支出。姜昱平時陪朋友購物時,全部刷自己的卡,朋友還現金,姜昱獲得積分。
更絕的是,姜昱巧妙利用信用卡與貨幣市場基金的特點還發了點小財!他利用信用卡多達一個月的免息期,領到工資后并不著急還款或存銀行,而是去購買貨幣市場基金,然后在免息期內統統用信用卡消費。等到了信用卡免息期結束的前兩天,才把貨幣市場基金贖回去還款。
“寅吃卯糧”催生“豪宅內的負翁”
“房奴”日子過得緊
收入與債務不成比例,不敢消費、不敢下館、不敢泡吧,“房奴”們普遍感到生活趣味驟減,生活質量下降,苦惱增加,前景暗淡。社會學家指出,“房奴”成為“負翁”的根源在于過度消費。
“寅吃卯糧”在中國人傳統的消費觀念中被斥為“敗家”,而流傳甚久的中美兩國老太太的買房故事,卻讓年輕一代首先“開竅”。今天為什么不能花明天的錢?于是“房奴”、“卡奴”應運而生。天津社科院研究員郝麥收認為,多數人貸款消費是出于對未來生活前景的預期,但也有部分人不從現實出發,貪大求闊盲目攀比,年輕人結婚動輒購買100平方米以上的新房,不僅使自己背上沉重的生活負擔,而且掏光了父母的積蓄。房地產業界有關人士表示,房子雖然是生活必需品,但也面向不同消費群體細分為經濟適用房、中低檔商品房、高級公寓、花園洋房甚至別墅等不同產品,不切實際超前消費,催生了“豪宅內的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