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倒按揭”在我國實施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譬如國民觀念的轉變、政策法規的修改等等
★ 本刊記者/郇麗
日前業內傳來消息說,為了運作“倒按揭”而成立的幸福人壽保險公司正在籌備中,保監會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也正在研究具體執行方案。這一消息令人們對于“以房養老”模式的討論再度熱烈起來。
以房養老?
“倒按揭”也就是“反向住房抵押貸款”,俗稱“以房養老”。是指房屋產權擁有者,把自有產權的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后者在綜合評估借款人年齡、生命期望值、房產現在價值以及預計房主去世時房產的價值等因素后,在一定年限后,每月給房主一筆固定的錢,房主繼續獲得居住權,一直延續到房主去世;當房主去世后,其房產出售,所得用來償還貸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歸抵押權人所有。
這一模式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新澤西州勞瑞山的一家銀行創立的,之后流行起來。目前,美國的倒按揭貸款放貸對象是62歲以上的老年人。
現在倒按揭在美國比較流行的主要有三種類型,依據不同的貸款發放單位來區別:首先是聯邦政府保險的倒按揭貸款(又稱房產抵押倒按揭貸款),該貸款由美國聯邦住房管理局進行保險,大約90%的倒按揭貸款屬于此種類型;其次,是政府擔保的倒按揭貸款,該貸款由美國聯邦全國抵押協會辦理;第三種是專有倒按揭貸款,這種倒按揭貸款模式由不同的公司推出,根據客戶群分類而有一定的差異性,屬于個人理財型產品。
倒按揭還有一種“新加坡模式”,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自己的房產抵押給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機構,該機構一次性或分期支付養老金,待老人搬出房子或是去世后,房子交由放貸機構處置還貸。
假如國內銀行能夠做“倒按揭”業務,那么一名62歲的男性,若擁有一套評估值為145萬元的住房可以抵押給銀行,該男子在有生之年每月大約可得到1萬元。不過,在此間,無論房價上升還是下跌,“倒按揭”月給付額度都不會發生變化。
“幸福保險”欲試水倒按揭
據悉,幸福人壽保險公司由中房集團前總裁孟曉蘇籌備。孟曉蘇透露,保監會已經初步認可以保險公司作為“倒按揭”運作實體的模式,但還未正式進入審批程序。因為目前幸福保險尚未完成原始股東募集、公司注冊等籌備工作。據透露,幸福人壽的籌建情況,目前很順利,其股東構成,可能包括一家外資或是臺資金融機構,注冊資本金不小于1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說,決策層愿意新增一家保險公司運作“倒按揭”,而不是直接批準某一家現有金融機構經營“倒按揭”業務,這意味著進入這一行業的資金,不是金融機構的存量資金,而是一部分新資金介入。一旦倒按揭市場發生波動,即便造成風險,其可能波及的也只有這一家公司。
國家發改委財經司劉建軍透露,按照目前的方案,未來可以投保此項業務的自然人,其年齡將被限制在62歲以上,同時,還需要對房產的面積進行限制,例如規定不小于一定的面積,以利于保險公司收回之后經營獲利。
據報道,2006年年初,南京一個養老公寓推出了類似的業務,在南京市擁有產權房屋的60歲以上老人,可以將自有房產抵押給銀行,而后便可免費入住養老公寓,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抵押給銀行的房產將歸至該養老公寓名下。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南京的“倒按揭”實際上僅是一種普通個人房產抵押貸款,養老公寓是實際的給付對象,老人生命存續期間,養老公寓為其墊付養老費用。當其身故后,養老公寓成為抵押房產的所有者。在這樣的模式下,養老者實際上不能領取現金,得到的僅僅是以現金計價的各種服務,細究起來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倒按揭”。
此外,更關鍵的是,南京市“倒按揭”的運作實體實際上并非銀行,而是養老公寓,其破產或者倒閉的可能性遠大于金融機構。
國內銀行不熱 “倒按揭”
“倒按揭”對銀行來說,只要操作得好,應該是一個盈利的好品種,但由于面臨各種問題和風險,推行的難度不小。譬如,對銀行來說,正向按揭貸款的風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減小的,“倒按揭”卻恰恰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不斷增大。
據悉,中國農業銀行早在兩三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倒按揭”的研究,但因為實施難度過大,一直未能付諸實施。技術操作上的難度,包括“倒按揭”利率的確定、房產價值的評估、老人生命的預期等。譬如,“月支付額”是按其房屋的評估價值減去預期折損和預支利息,并按平均壽命計算,分攤到投保人的預期壽命年限中去。而這需要進行大量的調研工作,需要大量的保險精算人才才能確定。
而對于銀行來說,當投保人實際壽命超出投保時預期壽命時,仍將按原來約定繼續按月給付現金。所以,制約商業銀行的一個重要技術因素是,缺乏預期壽命測算經驗。中國銀行個人金融部相關人員介紹說,對于壽命周期的預測估算需要一個長期的歷史數據作基礎,而目前商業銀行普遍缺乏相關的儲備。
除此之外,業內人士還提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國住宅的產權使用期限是70年。在商品房土地使用權已經到期的情況下,如果老人依然活著,那怎么接續抵押貸款?復旦大學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華偉表示,我國住宅的土地使用權最長只有70年,老年人很有可能是還了20~30年貸款后才擁有完整的房屋產權,如果再向金融機構申請例如20年的倒按揭,等到金融機構擁有房屋的產權后,土地使用權的剩余時間往往也不多了。
商業銀行對此問題的顧慮也很大。據農業銀行相關人員分析,如果實施倒按揭后,房屋的剩余年限只有不足20年,銀行在支付了費用后,發現最后到手的房子只有地面上建筑物的價值,而土地價值幾乎沒有,那銀行的利潤將會很低。
所以,銀行人士看來,如果倒按揭實施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保險公司合作,這樣可以利用雙方的優勢。
此外,東亞銀行副行長褚曉路認為,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倒按揭實施后,銀行將存有大量的二手商品房,不得不面對房地產的后續處理問題。
資料顯示,在美國住房交易中,二手房高峰期的交易量幾乎可以達到整個房地產交易量的70%~80%,區域波動也不會很大,這樣估值較為容易。而目前,國內二手房交易量對比新房市場有著天壤之別。而且,與歐美國家居民住宅的高質量、歷經百年不過時相比,我國相當部分住宅粗制濫造,質量堪憂,有些甚至剛住幾年就墻壁開裂、屋頂漏水,這樣的房屋能不能達到70年使用期限都讓人懷疑。
另外,采用“倒按揭”模式,銀行貸款在一定時間內是不會產生收益的,只有客戶去世,銀行接管房產時才會有收益。因此,這種模式會降低資本的流動性,銀行的經營風險也會相應增加。而當前,絕大部分國內商業銀行實行年度考核方式。
復旦大學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華偉指出,“倒按揭”還牽涉到稅收的問題。能否對提供倒按揭服務的銀行豁免房產增值部分的所得稅,未來可能施行的物業稅是否包括土地出讓金,這些對于商業銀行能否提供此項金融服務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新模式挑戰老觀念
“倒按揭”這種方式在美國以及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很成熟了,不少老年人將之作為安度晚年的一種有效保障。2005年11月15日美國倒按揭借貸協會宣布,從2006年開始,美國擁有住房的老年人在辦理倒按揭業務時,可以得到房產評估價值更大比例的貸款。
在中國,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養兒防老”的難度已越來越大——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家庭通常要贍養雙方四個老人,壓力非常大,糾紛也時常產生。
而房產可能是很多中國老人最大的一筆財產,辛苦一生所得的財富幾乎只換來了一幢房子,由于要居住,不可能出售或出租,只能留給后人。
但是,當這筆財產交給子女卻得不到他們的照顧時,那么老人的生活將面臨很大的風險。所以,從理論上看,老人利用“倒按揭”從相關機構每月領取一定數額的生活費,來改善自己的生活,這樣更加穩定,也會減輕子女的負擔。有關專家認為,“倒按揭”能讓一個退休老人每月可以有幾千元的收入,而且終身源源不斷,其生活質量將極大改善,急需現金時,也可解燃眉之急。
民政部前副部長李寶庫說,“以房養老”值得去探索,如果銀行和老年人都覺得好,也不一定非要把房子留給子女。
不過,在中國,這一模式近期顯然還無法推廣開來。建設部科技司司長賴明表示,雖然“倒按揭”在發達國家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成熟的融資方式,但在我國實施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譬如國民觀念的轉變、政策法規的修改等等。 ★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