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江蘇、浙江等地頻繁出現有投資人通過房產抵押貸款“加按揭”方式套現投資股市的情況。經記者多方了解,上海市場上亦有類似做法在二手房中介機構或銀行中流傳開來。
“我們可以做到加按揭‘提現’,最快10天左右就能拿到現金。”上海一家大型中介機構門店經理向記者介紹。上述人士稱,上個月經他親手辦理的這種業務有好幾筆,其中一個位于上海浦東區核心地段的物業,僅通過“加按揭”方式套現金額就高達200萬元。
上述中介經理稱,此前這種做法多用于購房者二次置業的資金補足。“最近一段時間,確實有不少投資人有將‘加按揭’套現資金投入股市的需求。”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坦言,利用“加按揭”獲取資金炒股的現象并不能杜絕,尤其是在某些房貸風險控制比較薄弱的銀行,為在短期內搶占市場份額,有可能放寬審查力度。
所謂“加按揭”,是指購房人在原有房產已經處于抵押貸款的情況下,可以憑借新的房產估值,補充增加額度內的貸款。中介機構人士舉例稱,如果一套評估價格達到90萬元的房產,目前已有20萬元抵押貸款未還,那么依據最高可貸7成的規定,這套房產實際的貸款最高額為63萬,減去已經貸出的20萬元,購房人可向銀行再貸出20至30萬元。
“轉加按揭”業務最早由深圳發展銀行在2006年6月提出。目前,上海市大多數中資銀行都開設有此業務。
不過,在股市投資一片火熱的情況下,“加按揭”已經成為投資人又一融資可選方案。
除了表示可操作“加按揭”貸款外,上海另一家小型地方中介機構人士也透露,因為銀行對資金使用渠道有所要求,貸款人直稱貸款資金用于投資股市是行不通的。不過,“加按揭”貸款在用途上可用于房屋裝修,因此幫助貸款人出具假的裝修證明成為了中介機構的又一“特殊服務”。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上海分行個人信貸中心高管指出,隨著越來越多銀行加入到按揭貸款爭奪競爭中,中小銀行的業務拓展更為艱難。由此引發的貸款品種創新直接導致最近三個月以來,轉加按揭業務同比增長速度非常快。
一邊是中小銀行為了爭奪貸款業務大開轉按揭方便之門,一邊是股市投資者熱切尋找資金來源,轉按揭貸款資金入市炒股就成了資本市場一道特殊的風景。
其實,對于房產貸款入股市之說,監管部門早有規定。去年年底,中國銀監會下發的97號文件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管理,防止消費貸款變相流入股市。
日前,上海銀監局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目前商業銀行推動個人金融服務大多以消費貸款為主打產品,從監管角度來說強調“用途真實的消費貸款”,但是具體到操作階段因為沒有做法上的嚴格規定,也不排除某些銀行在風險控制上打擦邊球的情況。“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加按揭業務的風險主要還是存在于中介客戶提供購房或消費證明的真實性審查上,這一環節又主要依賴于中介機構的規范操作及銀行審核能力的提高。”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于兵兵 鄒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