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90”政策下,過去“稀有”的小戶型,將出現“比比皆是”的新局面,對其價值度有必要重新評估。上海的小戶型從無到有,不斷升級換代,到2007年或將“遍地開花”。
投資價值不斷強化
提出小戶型概念至今已有五六年了。在市場上剛出現小戶型時,因其少所以“稀有”。最早的預測是上海需要10萬套小戶型,而當時幾乎沒有小戶型產品,于是物以稀為貴,小戶型的平均價高于邊上的其他房型約20%左右。
而今,最早預計的總需求量,已經被連續數年的供應量所替代。許多大型項目規劃設計中,一房的小戶型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市區超級大盤中遠兩灣城從第一期至最后一期,均有一房小戶型產品推出,套數比例在10-15%。市場供應量的不斷增加,已經使小戶型產品失去了以往“稀有”的光環。
同時,由于房價連年的總體上升,使小戶型的購買總價也在不斷攀升。以中遠兩灣城為例,其62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最早的購買總價在30萬元不到,現在則在80萬元以上。反觀租金,沒有明顯的上漲。不算裝修、家具和房屋折舊,投資回報率僅4%。
可以說,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判斷,小戶型的投資價值在不斷弱化中,過分看中小戶型的投資性而買房,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心理價值。
自住需求仍在涌現
盡管目前市場上有一定數量的小戶型,但總數還在上升。特別是按照70%、90平方米以下的新規,不久的市場將出現一大批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有可能其一年的供應量會超過五六年的總和。那么,小戶型需求量是否還有這么多呢?
應該說是有的。從上海的家庭結構看,數據統計已經顯示,商品住宅內的戶均人口只有2.2人。家庭人口在減少,而上海的總人數卻在增加,說明住房戶數在增加,對住房的需求也在增加。而戶均人口的減少,小戶型盡管緊湊卻正合其用。
從置業觀念來說,以往的一次購房到位的想法,正被分年齡時段消費的新觀念所替代。同時,高昂的房價也迫使不少消費者從實際出發,或放棄地段求面積,或為了出行方便購買小面積的住房。
從置業人群看,上海去年結婚登記人數達10萬多對,比上年的登記量增長了62.18%;去年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婦有3.7萬多對,比上年增長21.6%。結婚需要住房,離婚也要住房,這種現象在未來還將延續。子女就學購房、外來大學生定居購房、動拆遷購房等,都是小戶型的剛性需求所在。
從價格看,小戶型低總價具有優勢,適合各類購房人群。同時,小戶型產品的增多,將在一定程度因競爭而導致價格下降,更有利于消費者。小戶型轉手容易,也會是梯級消費者的有利幫手。
如果說過去幾年小戶型的投資價值為消費者所看中的話,那么現在可以說小戶型的自住價值正在回歸。過于強調投資而忽視了最基本的居住功能,那只是一種舍本求末的行為。在購房消費日趨理性的今天,值得引起注意。(記者 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