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開發商在項目中采用了某幾項節能設備和技術,并將其作為樓盤的賣點推銷給消費者。這些技術雖然都具有較好的節能作用,但在未經過整體配套設計的情況下,住宅的舒適度指標和整體節能效果很可能沒有提高。五合國際總顧問劉力博士認為,這些建筑可能稱為“偽節能”,真正的節能住宅不是指節能設備產品的節能,而是整套住宅產品的節能。
建筑節能不是口號
從表面上看,時下開發商推銷房子需要賣點,所以就要尋找賣點,凡是能夠幫助銷售的方式都樂于嘗試。隨著建筑節能市場逐漸紅火起來,一些開發商把“節能”當作賣點,借機炒作,偷換概念,于是出現了各種奇怪的宣傳口號。
劉力博士表示,目前一談到建筑節能指標,慣用的方式是節能百分之多少,這就存在比較基準和比較方法的問題。對此,國家規范中都有明確規定,而普通消費者是不太了解的。于是有些開發商就偷換這一概念進行炒作,將自己的樓盤不負責任地標估一個較高的值,去吸引消費者,而現在又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可以對竣工后的建筑進行檢測,于是這些炒作的手法得以瞞天過海。
事實上,節能設計是一項嚴謹、系統的技術工程。而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很多人的目的僅僅為了搶占市場,并沒有踏實認真地考慮如何去解決節能問題,而只是停留在政策或口頭上。
炒作節能概念 規避實際效果
劉力博士告訴記者,如今建筑節能中多數處于“重手段、輕目的”階段,開發商著力宣傳的是節能技術。比如:項目采用了什么樣的太陽能熱水器,斷橋鋁合金、雙層中空輻射玻璃,高效門窗甚至進口門窗,外保溫材料多么厚……強調的都是單項技術或是節能技術的堆積。每項技術都是為了節能而設計出來的,但如果只是把它們簡單地堆積在一個建筑之中,最終能不能達到整體節能的效果不得而知。“這就像購買一部汽車,并不是把世界頂級的汽車零部件組裝在一起,就一定能成為一輛最高級的汽車。汽車的價格差別由其內在技術性能決定,比如馬力、速度、安全性、油耗等,沒有哪個汽車經銷商只炫耀汽車各零配件的數據,而回避整車的性能與能耗指標。”
具體的節能技術成了開發商推銷自己項目的手段。有的開發商會把節能產品集中放在售樓處,甚至附上產品說明書、保修卡等全套資料,其目的就是要證明該項目采用了進口的設備和技術,于是成本上升,房價就提高了。目前的購房者還不夠理智、成熟,他們的關注點仍然停留在比較初級的信息層面上,如:區位地段、戶型、面積、朝向、建筑風格,精裝修還是毛坯房,對于住宅的整體性能指標并不關心。
如果消費者精明的話,向開發商問兩個問題就可以。第一是住宅的舒適度指標,包括室內溫度、濕度、物體界面溫差、空氣的流速、空氣中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新風量等,這些都是衡量居住舒適與否的標準;第二就是住宅的能耗,應該關注整個建筑的能耗降低了多少,是低能耗、微能耗、還是零能耗住宅。如果購房者不了解這些,開發商很有可能不提供類似的信息,只介紹各種技術細節。
劉力博士認為,現在有些開發商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宣傳節能技術就是“長板”,絕口不提“短板”——節能效果。開發商在意的是賣點,缺乏配套的概念。采用先進節能技術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房子的品質,降低能耗,而不是抬升房價。如果目標、配套整合、成本這三個條件都沒有做到,樓盤使用了再多的技術又怎樣,它們還是“偽節能”住宅。
“偽節能”反成漲價理由
在一些新建項目的樓書中,零能耗、自然生態循環系統之類以節能、環保為主題的廣告語層出不窮。一般人以為的環保節能建筑勢必昂貴。
事實上,在這一領域中,節能技術也針對不同標準的住宅分為幾檔。我們針對國內市場提出過“環保節能設計標準”,其中提到三種不同的節能模式:低度模式使成本增加50至100元/平方米,中度模式使成本增加300至500元/平方米,高度模式使成本增加1200至1500元/平方米。低度模式是指達到國家節能規范并保證一般的舒適度。高度模式是指達到歐洲節能標準,如:采用輻射式采暖制冷、置換式新風等,既能夠保證高舒適度,又不受氣候影響。中度模式則介于這兩者之間。此種標準可以根據不同的項目性質以及節能程度來執行,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事實上,項目的投資增長5%,就可以達到一般的節能效果。我們應該在節能建筑市場疾行之時,謹防一些打著環保節能旗號,實為虛夸概念的“偽節能”住宅,它們除了徒增售價,并無實際功效。
德中建筑協會副主席盧求告訴記者,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消費者關心的只是住宅產品最終能夠節約多少能源,隨之節省多少費用;而不是關心到底采用了哪些節能設備或技術。在購房的過程中,消費者對住宅的各項指標并不是特別清楚,尤其是一些新興的名詞。有些開發商就會抓住客戶不了解的東西來宣傳,把房子描述得好像是很舒適的高檔產品,產生一種假象。(洛濤 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