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二環內這樣的黃金地段,要是前兩年,開發商肯定做2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了,但現在,即使還是定位為高端產品,也愿意做中小戶型產品。”對于朝陽門內的新盤北京INN公寓以小戶型為主,一位開發商這樣分析。
中小戶型集中上市
“中小戶型集中上市”的預測從年初說到“金九銀十”,臨近歲尾,這一預測終于初見端倪。據中大恒基不動產營銷市場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1月中小戶型為主的項目上市量大增,近40個入市項目,其中純小戶型項目為16個,比例達4成,此外,一些有大戶型產品的項目,小戶型產品比例也很高。
據了解,“禧福匯國際社區”、“螞蟻工房”、“新興年代”和“尚奧庫帕”都是近期將入市的小戶型項目,以100平方米以內的一居、二居為主,如位于勁松橋東的“禧福匯國際社區”主力戶型為60多平方米一居和80多平方米兩居。如果說,普通住宅項目以中小戶型為主不足為怪的話,定位為高端產品的公寓項目流行小戶型,就可以看出樓市風向的變化了。記者在新盤北京INN項目的樓書中看到,除了寫字樓、商業面積外,公寓面積體量并不大,以60平方米和90平方米為主。據了解,在三環以內,這樣定位的高端新盤還不少。
尾房多是大戶型
“如果你從廣告上看到‘稀有大宅’、‘珍藏典型豪宅’現房或準現房銷售,千萬別信。這都是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如果好賣,誰珍藏它呀。”作為業內人士,肖先生的話側面說明了開發商愿意做小戶型的原因之一。
前兩年,樓市流行“奢華”風,開發商都愿意做大戶型,90平方米的一居、180平方米的二居、200平方米以上的三居,這樣的豪華戶型并不少見,而且還不難賣。但今年以來,房價一路猛漲,大戶型,特別是設計不合理的大戶型不好賣了。“你看吧,一個項目中,尾房基本都是大戶型。”肖先生這樣說,“現在這種大戶型的存量還不少,所以現在開發商都愿意做小戶型了。”
房價高了,客戶對面積更敏感了。肖先生介紹說:“以前,18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三居,購房人在選擇時不太仔細對比,只要買得起,更愿意要大的,但現在房價這么高,購房人也精明了,能選擇小的就不會要大的。此外,小戶型更利于項目漲價。”肖先生從購房承受能力和購房心理的角度給記者算了筆賬。“60平方米的戶型,單價從10000元漲到11000元,總價從60萬元漲到66萬元,購房人不太敏感,也承受得起,但如果200平方米的戶型,單價這樣漲,總價就漲了20萬元。”
除了市場和價格方面的客戶原因,肖先生還分析說:“去年年中開始的‘90平方米占70%’項目開始大量上市了,這也是市場上少見‘大戶型’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李海霞)